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探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13-15页 |
| ·我国火灾形势 | 第13-14页 |
| ·研究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的目的 | 第14-15页 |
|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分类 | 第15页 |
|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 ·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优缺点、存在及发展的必然性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香港、日本、美国等地区建筑防火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我国高层建筑防火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我国防火规范的局限性 | 第20-22页 |
|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22-24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2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23-24页 |
| 第2章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分析 | 第24-37页 |
|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 第24-30页 |
| ·火灾的分类 | 第24页 |
| ·火灾的发生条件 | 第24页 |
| ·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诱因 | 第24-25页 |
|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 第25-26页 |
|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及途径 | 第26-27页 |
| ·影响超高层建筑火灾严重性的因素 | 第27页 |
| ·火灾中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及烟气 | 第27-28页 |
| ·建筑材料在高温下的状态 | 第28-30页 |
| ·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 | 第30-32页 |
| ·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困难 | 第30页 |
| ·人员拯救困难 | 第30-31页 |
| ·经济损失严重 | 第31-32页 |
| ·超高层建筑火灾实例分析 | 第32-37页 |
| ·美国纽约世贸中心 | 第32-37页 |
| 第3章 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探讨 | 第37-67页 |
| ·超高层建筑的选址与总平面的布置 | 第37-45页 |
| ·超高层建筑的选址 | 第37-44页 |
| ·交通容量 | 第44-45页 |
| ·防火疏散设计 | 第45-63页 |
| ·竖向分段控制概念 | 第45-46页 |
| ·直升机坪及避难层 | 第46-49页 |
| ·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 | 第49-53页 |
| ·防烟、排烟设计 | 第53-57页 |
| ·紧急照明及分段有针对性地播音体系 | 第57-61页 |
| ·消防用电及配用电源 | 第61-63页 |
| ·灭火体系 | 第63-67页 |
| ·火灾的探测 | 第63-65页 |
| ·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 第65-67页 |
| 第4章 超高层建筑防火构造设计 | 第67-79页 |
| ·防火墙、竖向管井和变形缝 | 第67-71页 |
|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 第67-68页 |
| ·电梯井和管道井 | 第68-69页 |
|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 第69-71页 |
| ·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 第71页 |
|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火处理 | 第71-73页 |
|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防火处理 | 第71-72页 |
| ·高层建筑防火隔断构造要求 | 第72-73页 |
| ·高层建筑室内的装修防火要求 | 第73-75页 |
| ·中庭的防火设计 | 第75-79页 |
| ·中庭的由来和发展 | 第75-76页 |
| ·中庭火灾危险性 | 第76-77页 |
| ·国外规范关于中庭防火的若干规定 | 第77-78页 |
|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规定 | 第78-79页 |
| 第5章 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实例分析 | 第79-90页 |
| ·上海金茂大厦 | 第79-84页 |
| ·工程概况 | 第79页 |
| ·建筑防火设计 | 第79-81页 |
| ·消防给水系统 | 第81-83页 |
| ·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 第83-84页 |
| ·深圳地王大厦 | 第84-90页 |
| ·工程概况 | 第84页 |
| ·消防给水 | 第84-87页 |
| ·建筑防火 | 第87-88页 |
| ·消防电气 | 第88页 |
| ·防排烟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90-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6-97页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设计项目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