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一、钢琴伴奏的类别 | 第7-8页 |
1. 成谱伴奏 | 第7-8页 |
2. 即兴伴奏 | 第8页 |
二、高师钢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 | 第8-9页 |
三、高师钢琴伴奏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第二章 伴奏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第11-22页 |
一、良好的钢琴演奏技术 | 第11-12页 |
二、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 第12-14页 |
三、成谱伴奏课中对即兴伴奏理论与实践的积累 | 第14-16页 |
四、快速的视奏能力 | 第16-17页 |
五、创造性思维 | 第17-20页 |
1. 即兴伴奏需要创造性思维 | 第17-18页 |
2. 创作性思维的体现 | 第18页 |
3. 怎样培养创作性思维 | 第18-20页 |
六、良好的协作能力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高师钢琴伴奏课程的建设 | 第22-35页 |
一、针对高师钢琴伴奏课程的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二、钢琴伴奏课程的培养目标 | 第24-26页 |
1. 成谱伴奏课程培养目标 | 第24-25页 |
2. 即兴伴奏课程培养目标 | 第25-26页 |
三、钢琴伴奏课程的设置 | 第26-29页 |
1. 和声、曲式、欣赏等相关课程的开设 | 第26-28页 |
2. 伴奏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 第28-29页 |
四、钢琴伴奏课的课堂组织形式——数码钢琴教室分组教学与集体课相结合 | 第29-31页 |
1. 上课形式 | 第29-30页 |
2. 回课形式 | 第30页 |
3. 优点 | 第30-31页 |
五、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安排 | 第31-33页 |
六、钢琴伴奏课程的评价方式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