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南朝乐府民歌多情的女性作者 | 第12-16页 |
一、乐妓 | 第12-14页 |
二、商女、船妇 | 第14页 |
三、婢妾、侍女 | 第14页 |
四、其他城市女性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乐妓在南朝乐府民歌传播中的作用 | 第16-20页 |
一、古代乐妓的特点 | 第16页 |
二、乐妓与文人的天然联系 | 第16-18页 |
三、乐妓在南朝乐府民歌传播中的作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南朝乐府民歌单一的情爱题材 | 第20-23页 |
一、怀春 | 第20-21页 |
二、爱慕、追求 | 第21页 |
三、热恋、盟誓、幽会 | 第21页 |
四、送别、相思 | 第21-22页 |
五、殉情、情变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南朝乐府民歌中缤纷多彩的女性形象 | 第23-27页 |
一、情感萌动、对爱情充满企盼的少女 | 第23页 |
二、满心向往、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 | 第23-24页 |
三、享受真切爱情生活的女子 | 第24-25页 |
四、深刻体味相思之苦的女性 | 第25页 |
五、被弃时悲怨却不沉沦的女性 | 第25-27页 |
第五章 南朝乐府民歌原始女性意识的回归 | 第27-31页 |
一、中国古代神话反映的原始女性意识 | 第27-28页 |
二、《诗经》反映的女性意识 | 第28-29页 |
三、汉乐府民歌反映的女性意识 | 第29页 |
四、南朝乐府民歌原始女性意识的回归 | 第29-31页 |
第六章 南朝乐府民歌原始女性意识回归的原因 | 第31-34页 |
一、动荡时局下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女性意识觉醒 | 第31-32页 |
二、儒家思想的束缚暂时放松,使得原始女性意识得以暂时回归 | 第32页 |
三、城市商业文化促进了原始女性意识的回归 | 第32-34页 |
结 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