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当前贫富悬殊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现状、特点及其严重性 | 第12-19页 |
·中国社会不同群体收入悬殊导致社会整体贫富悬殊 | 第13-15页 |
·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悬殊 | 第13页 |
·东部居民与西部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大 | 第13页 |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 | 第13-14页 |
·不同职业的人群收入不均衡 | 第14-15页 |
·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情况比统计结果更严重 | 第15-19页 |
·国内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 | 第15页 |
·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 第15-17页 |
·相对贫困人口数量增多 | 第17-18页 |
·原有贫困人口延续至今 | 第18-19页 |
二、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原因分析 | 第19-34页 |
·贫富悬殊形成的历史原因 | 第19-21页 |
·“马太效应”放大了改革开放前遗留的问题 | 第19-20页 |
·地理条件的差异是贫富悬殊的环境因素 | 第20-21页 |
·贫富悬殊形成的公共政策原因 | 第21-32页 |
·“城乡户籍二元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 第21-23页 |
·机会均等原则没有得到普遍遵循 | 第23-24页 |
·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使社会运行成本支付过大 | 第24-26页 |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 | 第26-28页 |
·现行税收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 | 第28页 |
·现行社会管理模式易于产生“权钱交易” | 第28-30页 |
·大量失地农民生活窘困 | 第30-31页 |
·政府制定倾斜发展政策并控制过多社会资源 | 第31-32页 |
·贫富悬殊形成的个人原因 | 第32-34页 |
·受教育程度不同加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 | 第32页 |
·个人自身素质的不同拉大了贫富差距 | 第32-34页 |
三、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负面影响 | 第34-38页 |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4-35页 |
·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 第35-36页 |
·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第36页 |
·社会稳定存在的隐患使维护社会安全的成本增加 | 第36-38页 |
四、缩小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的对策 | 第38-50页 |
·中外思想家对社会公平的阐述 | 第38-40页 |
·罗尔斯《正义论》对公正的阐述 | 第40-43页 |
·罗尔斯“正义两原则”简介 | 第40-42页 |
·“差别原则和交替共识”对社会公正的意义 | 第42-43页 |
·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坚持公平原则 | 第43-47页 |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 第43-44页 |
·坚决取消城乡户籍二元制 | 第44-45页 |
·社会资源的分配必须遵循机会均等原则 | 第45页 |
·强化比例税制,加强对税收的管理 | 第45-47页 |
·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坚持差别原则 | 第47-50页 |
·坚持以人为本与坚持差别原则 | 第47页 |
·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 第47-48页 |
·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