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 ·跨国战略联盟概念 | 第20-21页 |
| ·跨国战略联盟形成动因分析 | 第21-23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的分类 | 第23-24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24-26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含义 | 第24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 | 第24-26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 | 第26-27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26-27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27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27页 |
| ·案例研究 | 第27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9-37页 |
| ·联盟企业间的关系资本 | 第29-31页 |
| ·跨国合作伙伴的信誉性 | 第29-30页 |
| ·跨国合作伙伴历史的联盟经验 | 第30页 |
| ·跨国合作伙伴的跨组织资源投入情况 | 第30-31页 |
| ·联盟企业间的市场趋同度 | 第31页 |
| ·联盟企业间的资源匹配关系 | 第31-33页 |
| ·联盟企业间的战略目标协调关系 | 第33-34页 |
| ·相同型战略目标组合 | 第33页 |
| ·兼容型战略目标组合 | 第33-34页 |
| ·冲突型战略目标组合 | 第34页 |
| ·联盟企业间的文化协调关系 | 第34-37页 |
| ·国家文化差异 | 第34-35页 |
| ·企业文化差异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49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 ·目的性原则 | 第37页 |
| ·全面性原则 | 第37-38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38页 |
| ·平衡性原则 | 第38页 |
| ·实用性原则 | 第38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 第38-39页 |
| ·以联盟的战略目标为导向 | 第39页 |
| ·重视对联盟成员间关系的评价 | 第39页 |
| ·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 第39页 |
| ·跨国R&D 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39-42页 |
| ·指标体系的初选的方法 | 第40页 |
| ·指标体系的完善 | 第40-42页 |
| ·跨国R&D 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指标说明 | 第42-46页 |
| ·财务层面 | 第43-44页 |
| ·客户与市场层面 | 第44-45页 |
|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 第45-46页 |
| ·学习与发展层面 | 第46页 |
| ·指标处理与规范化 | 第46-49页 |
| ·定性指标的处理 | 第47页 |
| ·定量指标的处理 | 第47-48页 |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模型 | 第49-56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概念 | 第49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49-50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50-52页 |
|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 第50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第50-52页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56页 |
| ·确定模糊集 | 第52页 |
| ·确定模糊权重 | 第52-54页 |
|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值 | 第54-55页 |
|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跨国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模型的案例研究 | 第56-66页 |
| ·行业背景 | 第56-57页 |
| ·个案公司介绍 | 第57-59页 |
| ·公司历史 | 第57页 |
| ·公司业务 | 第57-58页 |
| ·公司组织 | 第58页 |
| ·公司战略 | 第58页 |
| ·企业R&D 联盟介绍 | 第58-59页 |
| ·评价模型的实施 | 第59-64页 |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9-60页 |
| ·定量数据预处理 | 第60-61页 |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1-64页 |
| ·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 ·权重分析 | 第64-65页 |
| ·案例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 第七章 研究总结、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 ·研究总结 | 第66页 |
|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 附录一 “跨国R& D 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第74-78页 |
| 附录二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