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结构力学论文

基于受控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识别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基于无控结构动力特性改变的损伤识别方法第12-16页
     ·基于扰动结构动力特性改变的损伤识别方法第16-17页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7-18页
   ·本文关注的问题及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模态参数识别第20-33页
   ·概述第20-21页
   ·结构的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第21-22页
   ·频响函数的测试与估计第22-26页
     ·频响函数的测试方法第22-23页
     ·频响函数的估计第23-26页
   ·多自由度结构体系模态参数识别第26-32页
     ·多自由度结构体系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分类第26-29页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 法)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通过极点配置提高结构损伤灵敏度的研究第33-41页
   ·概述第33页
   ·灵敏度增强的概念与证明第33-35页
   ·二阶振动系统极点配置的基本方法第35-37页
   ·二阶振动系统极点配置方法的研究第37-40页
     ·速度和位移信号反馈的二阶振动系统极点配置第37-38页
     ·加速度信号反馈的二阶振动系统极点配置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基于模型修正方法的损伤识别第41-54页
   ·概述第41页
   ·基于模型修正的损伤识别第41-44页
   ·仿真算例第44-53页
     ·算例设计第44-45页
     ·未损伤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第45-47页
     ·损伤识别第47-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基于灵敏度法的损伤识别第54-73页
   ·概述第54页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模型修正法第54-60页
     ·基本理论第54-57页
     ·数学模型第57-60页
   ·仿真算例第60-73页
     ·算例设计及分析内容第60-61页
     ·控制力位置的选择第61-64页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精度第64-68页
     ·损伤识别第68-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73-74页
   ·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工作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研究与系统实现
下一篇:论高校思想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