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季风亚洲 | 第11-12页 |
| ·东亚冬季风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 ·背景知识 | 第12-13页 |
| ·冬季风试验 | 第13-15页 |
| ·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 第15页 |
| ·东亚冬季风与热带海温及ENSO事件的关系 | 第15-18页 |
| ·季尺度预测的科学基础 | 第18-20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0-23页 |
| ·选题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 | 第23-24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 第二章 东亚冬季风的气候特征 | 第29-45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 | 第30-32页 |
| ·低层温度场 | 第32-33页 |
| ·水平风场 | 第33-37页 |
| ·水汽输送 | 第37页 |
| ·海表温度和陆面温度 | 第37-39页 |
| ·降水场和对外长波辐射场 | 第39-41页 |
| ·中国大陆的降水和气温分布 | 第41-44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中国南方地区冬季风降水异常的分析 | 第45-64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资料和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 ·1998年和1999年冬季的降水特征 | 第47-49页 |
| ·1998年和1999年冬季的海温和热带对流特征 | 第49-51页 |
| ·冬季多雨和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差异 | 第51-58页 |
| ·海平面气压场 | 第51-52页 |
| ·500hPa位势高度场 | 第52-55页 |
| ·850hPa风场 | 第55-56页 |
| ·200hPa风场 | 第56-58页 |
| ·冬季多雨和少雨年的水汽输送差异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ENSO暖、冷事件下东亚冬季风的区域气候模拟 | 第64-88页 |
| ·引言 | 第64-65页 |
| ·区域气候模式简介 | 第65-68页 |
| ·RegCM和RegCM_NCC的发展 | 第65-67页 |
| ·区域气候模式的应用 | 第67-68页 |
| ·模拟方案与资料 | 第68-69页 |
| ·对冬季风环流差异的模拟 | 第69-75页 |
| ·500hPa位势高度场的模拟 | 第71-72页 |
| ·海平面气压场的模拟 | 第72-74页 |
| ·850hPa风场的模拟 | 第74-75页 |
| ·对冬季气温和降水差异的模拟 | 第75-79页 |
| ·地面气温的模拟 | 第75-78页 |
| ·降水场的模拟 | 第78-79页 |
| ·对冷涌强度和频率的模拟 | 第79-82页 |
| ·1000hPa风场的模拟 | 第79-80页 |
| ·冷涌频率的模拟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第五章 东亚冬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特征 | 第88-107页 |
| ·引言 | 第88-89页 |
| ·资料与ENSO事件的分类 | 第89-90页 |
| ·不同类型ENSO事件下位势高度场的特征 | 第90-94页 |
| ·不同类型ENSO事件下风场的特征 | 第94-99页 |
| ·不同类型ENSO事件下低层温度场的特征 | 第99-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关于ONI资料的附表 | 第103-105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 第107-110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7-109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09-110页 |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