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绪论 | 第19-3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9-2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31-33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33-38页 |
第1章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提出 | 第38-66页 |
·Helmut K.Anheier和Lester M.Salamon(1998)的研究综述 | 第38-56页 |
·“余值”特征的提出 | 第38-43页 |
·“余值”特征引致的核算扭曲 | 第43-50页 |
·中国非营利机构核算的缺陷分析 | 第50-56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提出 | 第56-66页 |
·结构-运作定义与收入来源定义的对比及启示 | 第56-61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构建思路 | 第61-66页 |
第2章 非营利机构核算的概念研究 | 第66-105页 |
·卫星账户中的非营利机构定义研究 | 第66-83页 |
·非营利机构的不同称谓和定义分析 | 第66-70页 |
·结构-运作定义的五要素剖析 | 第70-78页 |
·结构-运作定义的适用性研究 | 第78-83页 |
·现行分类体系的回顾与评价准则的确立 | 第83-94页 |
·非营利机构分类体系的回顾 | 第83-85页 |
·非营利机构分类的评价准则分析及应用 | 第85-94页 |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ICNPO) | 第94-105页 |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ICNPO)的主要内容 | 第94-97页 |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ICNPO)的类别重组及应用评析 | 第97-105页 |
第3章 卫星账户的变量设置及价值变量研究 | 第105-141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变量设置 | 第105-119页 |
·非营利机构核算体系变量设置的若干理论综述 | 第105-114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扩展及关键变量概述 | 第114-119页 |
·卫星账户的价值变量研究 | 第119-141页 |
·政府资助总额(detail on government payments) | 第119-121页 |
·市场非营利机构的非市场产出(nonmarket output of market NPIs) | 第121-127页 |
·志愿劳动(volunteer labor) | 第127-141页 |
第4章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扩展变量研究 | 第141-172页 |
·非营利部门的结构变量 | 第141-151页 |
·实体和成员变量 | 第141-144页 |
·就业人数和全日制等值 | 第144-151页 |
·非营利机构能力和产出的实物度量 | 第151-158页 |
·非营利部门的客户变量 | 第158-162页 |
·客户概况(client and user profiles) | 第158-160页 |
·相关情况(involvement) | 第160-161页 |
·满意度(satisfaction) | 第161-162页 |
·非营利部门的影响和绩效变量 | 第162-172页 |
·影响核算的准则确立 | 第162-165页 |
·影响与绩效核算的变量设定 | 第165-167页 |
·相关评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67-172页 |
第5章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表格及实施研究 | 第172-208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表格 | 第172-201页 |
·账户设置与变量类别处理 | 第172-175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表格分析 | 第175-198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特点评析及表格增补 | 第198-201页 |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编制思路与步骤 | 第201-208页 |
·一些国家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编制思路 | 第201-205页 |
·手册推荐的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编制步骤 | 第205-208页 |
第6章 非营利机构卫星账户的数据来源研究 | 第208-231页 |
·非营利机构核算的数据搜集步骤 | 第208-212页 |
·完善和创建非营利机构统计注册表 | 第212-216页 |
·现有数据来源的充分利用 | 第216-220页 |
·现有数据来源的分解及利用 | 第216-218页 |
·行政管理记录和非营利机构的自身信息来源 | 第218-220页 |
·新出现的非营利机构调查方法 | 第220-231页 |
·两类重要的调查方式 | 第220-227页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的网络抽样 | 第227-2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31-244页 |
后记 | 第244-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