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后弱光对小麦产量、淀粉品质及其形成的影响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1 引言 | 第15-2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小麦籽粒淀粉特性 | 第15-18页 |
·直、支链淀粉特征及含量 | 第16页 |
·淀粉粒的结构、形成和分布 | 第16-17页 |
·淀粉的糊化和回生 | 第17-18页 |
·小麦籽粒淀粉的合成及关键酶 | 第18-22页 |
·淀粉合成的关键酶 | 第18-20页 |
·籽粒淀粉的生物合成 | 第20-22页 |
·小麦淀粉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 第22-23页 |
·弱光对小麦产量及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23-28页 |
·小麦生长发育 | 第23页 |
·光合特性 | 第23-25页 |
·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 | 第25页 |
·小麦籽粒产量 | 第25-26页 |
·淀粉积累进程 | 第26-27页 |
·籽粒品质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种植方式 | 第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取样方法 | 第28-2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9-32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66页 |
·弱光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33-39页 |
·产量 | 第33页 |
·产量构成因素 | 第33-35页 |
·籽粒灌浆特性 | 第35-39页 |
·弱光对小麦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成熟期淀粉及其组分含量 | 第39-40页 |
·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动态 | 第40页 |
·弱光对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的影响 | 第40-48页 |
·成熟期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 | 第40页 |
·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变化动态 | 第40页 |
·淀粉及其组分积累特征参数 | 第40-48页 |
·弱光对A、B 型淀粉粒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A、B 型淀粉粒含量 | 第48页 |
·A、B 型淀粉粒含量之比 | 第48-49页 |
·弱光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9-52页 |
·旗叶光合色素 | 第49页 |
·旗叶净光合速率及相关参数 | 第49-52页 |
·弱光对小麦糖代谢影响 | 第52-57页 |
·旗叶糖含量 | 第52-53页 |
·茎鞘糖含量 | 第53-54页 |
·颖壳糖含量 | 第54-56页 |
·籽粒蔗糖含量 | 第56页 |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 | 第56页 |
·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 | 第56-57页 |
·弱光对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影响 | 第57-59页 |
·ADPG 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 | 第57页 |
·淀粉合成酶(SS)活性 | 第57-59页 |
·淀粉分支酶(SBE) 活性 | 第59页 |
·弱光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59-61页 |
·弱光对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61-66页 |
·容重 | 第61页 |
·出粉率和白度 | 第61-62页 |
·膨胀势 | 第62页 |
·降落值 | 第62-63页 |
·粘度仪指标 | 第63-64页 |
·籽粒淀粉含量与淀粉品质的相关分析 | 第64-66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6-73页 |
·花后弱光对小麦产量及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66-67页 |
·花后弱光对小麦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花后弱光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花后弱光对小麦淀粉及其组分形成的影响 | 第69-71页 |
·弱光下小麦高产优质途径探讨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