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目的 | 第8-9页 |
| ·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1-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本文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 2. 建筑企业竞争力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4-19页 |
| ·竞争力及构成 | 第14-16页 |
| ·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点 | 第14-15页 |
|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点 | 第15-16页 |
| ·企业竞争力理论 | 第16-18页 |
| ·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 ·本文拟采用的理论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3.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概况 | 第19-22页 |
| ·建筑企业整体概况 | 第19-20页 |
| ·建筑企业国内竞争力分析 | 第20-21页 |
| ·建筑企业国外竞争力分析 | 第21-22页 |
|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主要优势表现 | 第22-23页 |
|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6页 |
| ·政府的相关政策 | 第23-24页 |
| ·企业自身因素 | 第24-25页 |
| ·国际因素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制约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2页 |
| ·体制落后,历史包袱重 | 第27页 |
| ·项目管理不完善,信息化基础薄弱 | 第27-28页 |
| ·高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 第28-29页 |
|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 | 第29-30页 |
| ·承包方式缺乏竞争、融资渠道单一 | 第30页 |
| ·国际化程度低,运营模式落后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5.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41页 |
| ·指标的选择 | 第32-34页 |
|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2-33页 |
| ·指标的选取 | 第33-34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5页 |
|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35-37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7页 |
| ·数据的无量纲处理 | 第37页 |
| ·实证研究 | 第37-40页 |
| ·二级指标数据 | 第37-38页 |
| ·计算指标权重 | 第38-39页 |
| ·数据无量纲处理及综合指标计算 | 第39页 |
| ·结果评价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6. 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建议与对策 | 第41-53页 |
| ·加强建筑企业营销创新 | 第41-43页 |
| ·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 第41页 |
| ·加强服务能力创新 | 第41-42页 |
| ·树立企业形象、声誉和品牌 | 第42-43页 |
| ·提高建筑企业财务能力 | 第43-44页 |
| ·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 第43-44页 |
|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 第44页 |
|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 | 第44-46页 |
|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 第45页 |
| ·加强领导,创造技术创新的工作氛围 | 第45页 |
| ·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为技术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 第45-46页 |
| ·重视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技术创新 | 第46页 |
| ·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 第46页 |
| ·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创新 | 第46-52页 |
| ·管理观念创新 | 第46-47页 |
| ·经营管理方式创新 | 第47-49页 |
| ·管理制度创新 | 第49-50页 |
| ·项目管理能力创新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7. 结论 | 第53-54页 |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53页 |
|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