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古诗词意境教学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2页 |
·概述 | 第10页 |
·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2章 古诗词意境的内涵及特点 | 第12-21页 |
·古诗词意境的内涵 | 第12-13页 |
·古诗词意境的特点 | 第13-17页 |
·古诗词意境的形象性、情感性 | 第13-14页 |
·古诗词意境的多义性 | 第14-15页 |
·古诗词意境的含蓄性 | 第15-16页 |
·古诗词意境的现实性 | 第16-17页 |
·古诗词意境教学在语文和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 第17-21页 |
·古诗词意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第17-19页 |
·古诗词意境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第3章 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分析 | 第21-28页 |
·古诗词教学现状 | 第21-26页 |
·过度强调知性分析 | 第21-22页 |
·诗词理解的多样性受到限制 | 第22-23页 |
·简单翻译代替鉴赏 | 第23页 |
·用片面的观点评价古诗词 | 第23-24页 |
·硬性灌输现成的结论 | 第24-25页 |
·过度使用多媒体 | 第25-26页 |
·对诗词过度阐释 | 第26页 |
·古诗词意境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忽视了古诗词意境的特点 | 第26-27页 |
·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 | 第27-28页 |
第4章 古诗词意境教学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 第28-33页 |
·要注意古诗词意境的感性特点 | 第28-29页 |
·要注意古诗词意境的整体性特点 | 第29-31页 |
·要注意学生主体性特点 | 第31-33页 |
第5章 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策略举隅 | 第33-47页 |
·从知性出发,进行古诗词意境教学 | 第33-38页 |
·学习诵读方法 | 第33-34页 |
·了解形式特点 | 第34-37页 |
·掌握母题和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 第37-38页 |
·从感性出发,进行古诗词意境教学 | 第38-47页 |
·进行美读训练 | 第38-39页 |
·运用艺术通感 | 第39-40页 |
·尝试以写助读 | 第40-41页 |
·借助信息技术 | 第41-42页 |
·扮演角色体会意境 | 第42页 |
·学会知人论世 | 第42-43页 |
·理解“虚”处传神 | 第43-45页 |
·体会“独感”“共感” | 第45页 |
·学会自主鉴赏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