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绪论 | 第11-26页 |
| 第一节 选题由来:对中国文化源头问题的思考 | 第11-14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创世神话”研究史评述 | 第14-18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从“母题分类法”到“母题—元素分析法” | 第18-22页 |
|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 第22-26页 |
| 第一章 创世神话与创世神话元素 | 第26-54页 |
| 第一节 “神话”与“创世神话” | 第26-30页 |
| 第二节 中国创世神话的形态、类型与母题 | 第30-46页 |
| ·中国创世神话的形态与类型 | 第32-34页 |
| ·中国创世神话母题及其原始性 | 第34-46页 |
| 第三节 创世神话的基本元素 | 第46-54页 |
| ·创世神话情感:依赖感、崇拜感、敬畏感、惊异感 | 第46-48页 |
| ·创世神话主题:前宇宙状态、人类的诞生宇宙的起源、万物的由来 | 第48-50页 |
| ·创世神话思维:想象、类比 | 第50-54页 |
| 第二章 创世神话的“情感”元素及其宗教意蕴 | 第54-86页 |
| 第一节 “宗教”与“中国宗教” | 第54-58页 |
| 第二节 创世神话情感:原始先民的集体情感体验 | 第58-62页 |
| ·情感与宗教情感 | 第59-60页 |
| ·创世神话情感:一种原始宗教情感 | 第60-62页 |
| 第三节 创世神话中的原始宗教情感 | 第62-77页 |
| ·对土地和女娲的依赖感和崇拜感 | 第63-66页 |
| ·“泥土造人”:中国、希腊和希伯来先民对“泥土”的不同情感 | 第66-69页 |
| ·对造物主和祖先的敬畏感和崇拜感 | 第69-74页 |
| ·对大自然的惊异感和崇拜感 | 第74-77页 |
| 第四节 从创世神话到宗教 | 第77-86页 |
| ·创世神话:一种原始宗教神话 | 第77-81页 |
| ·从“造物主”到“上帝”和“天” | 第81-86页 |
| 第三章 创世神话的“主题”元素及其哲学意蕴 | 第86-123页 |
| 第一节 “哲学”与“中国哲学” | 第86-91页 |
| 第二节 创世神话主题:原始先民对本原问题的集体想象 | 第91-99页 |
| ·对宇宙本原的集体想象 | 第92-94页 |
| ·对万物本原和人类本原的集体想象 | 第94-97页 |
| ·创世神话主题:一种原始哲学主题 | 第97-99页 |
| 第三节 创世神话中的早期哲学观念 | 第99-114页 |
| ·“混沌”神话与中国早期道家哲学中的“道” | 第100-105页 |
| ·“混沌”神话与古希腊早期哲学中的“始基” | 第105-109页 |
| ·“世界父母型”创世神话与中国早期哲学中的“阴阳” | 第109-114页 |
| 第四节 从创世神话到哲学 | 第114-123页 |
| ·创世神话:一种原始哲学 | 第114-118页 |
| ·创世神话与哲学的产生 | 第118-123页 |
| 第四章 创世神话的“思维”元素及其文学意蕴 | 第123-159页 |
| 第一节 人类早期思维形态概说 | 第123-129页 |
| ·维柯的“诗性的智慧” | 第124-125页 |
| ·布留尔的“原始思维” | 第125-127页 |
| ·卡西尔的“神话思维” | 第127-128页 |
| ·国内的神话思维研究 | 第128-129页 |
| 第二节 创世神话思维:一种原始诗性思维 | 第129-133页 |
| 第三节 创世神话中的早期文学思维 | 第133-149页 |
| ·想象 | 第133-137页 |
| ·类比 | 第137-149页 |
| 第四节 从创世神话到文学 | 第149-159页 |
| ·创世神话:一种原始文学 | 第149-152页 |
| ·创世神话与文学的产生 | 第152-159页 |
| 结论 | 第159-165页 |
| 一、对中国创世神话之文化意蕴的认识 | 第160-162页 |
| 二、中希创世神话:“自我”与“他者”的观照 | 第162-163页 |
| 三、创世神话的文化意蕴: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学术课题 | 第163-1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5-173页 |
| 附录 | 第173-176页 |
| 后记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