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8-9页 |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 第8页 |
·建立背景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大熊猫生态旅游的快速升温 | 第9-10页 |
·成都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巨大拉动 | 第10-11页 |
·个人前期研究基础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保护性旅游开发理论概述 | 第14-22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5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内涵 | 第14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特征 | 第14-15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 | 第15-17页 |
·生态伦理学理论 | 第17-1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8-20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 | 第20-22页 |
·分区保护 | 第21页 |
·社区参与 | 第21页 |
·“自然遗产+生态公园”模式 | 第21-22页 |
第3章 研究区旅游发展条件和现状分析 | 第22-35页 |
·旅游资源分析 | 第22-26页 |
·旅游资源分类 | 第22-23页 |
·旅游资源评价 | 第23-26页 |
·旅游市场分析 | 第26-32页 |
·游客量分析 | 第26页 |
·旅游者问卷调查分析 | 第26-29页 |
·空间竞争分析 | 第29-32页 |
·旅游开发现状 | 第32-33页 |
·旅游开发背景 | 第32页 |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32页 |
·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第32-33页 |
·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 第33页 |
·主要存在问题 | 第33-35页 |
·旅游功能不完善 | 第33页 |
·景区管理和服务上仍存在差距 | 第33-34页 |
·动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度欠佳 | 第34-35页 |
第4章 研究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 第35-55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原则及目标 | 第35-36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原则 | 第35页 |
·保护性旅游开发目标 | 第35-36页 |
·功能区划 | 第36-37页 |
·划分原则 | 第36-37页 |
·功能分区 | 第37页 |
·主题形象提升 | 第37-39页 |
·提升主题形象 | 第37-38页 |
·加大旅游形象推广力度 | 第38-39页 |
·旅游产品优化 | 第39-42页 |
·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 第39-41页 |
·优化线路设计 | 第41-42页 |
·景观优化设计 | 第42-46页 |
·景观优化总体思路 | 第42-43页 |
·景观优化设计内容 | 第43-46页 |
·资源保护 | 第46-52页 |
·保护分区 | 第47页 |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及游客管理 | 第47-50页 |
·自然环境保护 | 第50-51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51-52页 |
·旅游形象走廊建设 | 第52页 |
·环保教育 | 第52-55页 |
·加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 | 第53页 |
·加强对旅游管理、经营和服务人员的环保教育 | 第53-54页 |
·培养当地居民的旅游意识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5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6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5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图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