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病原微生物比较基因组学 | 第10页 |
·病原微生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s) | 第11页 |
·基因组减少(Genome Reduction) | 第11-12页 |
·基因组重排(Genomic rearrangement)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13-17页 |
·微生物比较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 第13-14页 |
·基因岛的研究在两株猪链球菌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 | 第14页 |
·序列多态的研究在两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比较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序列多态的研究在酿酒酵母 YJM789 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微生物比较基因组分析方法 | 第17-25页 |
·基因组注释 | 第18-19页 |
·基因预测 | 第18页 |
·基因注释 | 第18-19页 |
·.其它注释分析 | 第19页 |
·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 | 第19-22页 |
·全局比对 | 第19-21页 |
·基因岛的检测 | 第21-22页 |
·全基因组基因的比较分析 | 第22-25页 |
·局部比对(local alignment) | 第22-23页 |
·gene 的相关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因岛-两株猪链球菌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25-41页 |
·本章摘要 | 第25页 |
·猪链球菌介绍 | 第25-27页 |
·猪链球菌比较分析结果 | 第27-36页 |
·基因组总体结构和特征 | 第27-30页 |
·基因功能分类 | 第30-32页 |
·毒性因子 | 第32-34页 |
·基因岛与菌株特异的基因 | 第34-35页 |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 第35页 |
·代谢途径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猪链球菌分析结果讨论 | 第36-39页 |
·功能分类结果讨论 | 第36-38页 |
·病理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38-39页 |
·猪链球菌的分析展望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序列多态I-两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41-56页 |
·本章摘要 | 第41-42页 |
·表皮葡萄球菌介绍 | 第42-43页 |
·表皮葡萄球菌RP62A 与ATCC1228 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 | 第43-52页 |
·表皮葡萄球菌PR62A 与ATCC1228 之间的序列多态 | 第43-45页 |
·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与高表达的基因进化模式不同 | 第45-47页 |
·可能在致病过程中起作用的基因 | 第47-52页 |
·结果讨论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序列多态II-酿酒酵母YJM789 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 第56-67页 |
·本章摘要 | 第56页 |
·酿酒酵母(S. cerevisiae)YJM789 菌株 | 第56-57页 |
·酿酒酒酵母YJM789 与S288c 菌株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 | 第57-65页 |
·YJM789 基因组测序和与S288c 的基因组比较 | 第57页 |
·YJM789 基因预测与分析 | 第57-58页 |
·基因组的翻转(inversion)和移位(translocation) | 第58-59页 |
·单核苷酸多态 | 第59-60页 |
·基因渗入 | 第60-61页 |
·高多态性的基因 | 第61-63页 |
·插入缺失 | 第63页 |
·导致表型差异的序列多态 | 第63-65页 |
·线粒体基因组 | 第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