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规范 | 第11-30页 |
·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规范 | 第11-20页 |
·和谐与和谐社会 | 第11-13页 |
·规范与政治伦理规范 | 第13-15页 |
·我国政治伦理规范的思想溯源 | 第15-20页 |
·政治伦理规范的特性与功能 | 第20-23页 |
·政治伦理规范是政治伦理意识和政治伦理实践活动的统一 | 第20-21页 |
·政治伦理规范是普适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第21-22页 |
·政治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善恶评价和价值导向功能 | 第22-23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规范的关系 | 第23-30页 |
·和谐社会与政治伦理的相关性 | 第23-26页 |
·政治伦理规范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 第26-30页 |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审视 | 第30-41页 |
·政治价值理念的伦理思考 | 第31-33页 |
·某些政治、行政行为者政治理念、价值目标受市场经济理论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 第32页 |
·某些政治、行政行为者对于政治活动的伦理自律和后果评估的认识比较模糊 | 第32-33页 |
·某些政治、行政行为者对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缺少情感责任和道德义务 | 第33页 |
·政治制度的伦理问题 | 第33-37页 |
·因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界定不清而造成的制度伦理混乱 | 第35页 |
·行政体制的道德性规范及约束政治行政主体行为的伦理制度不健全 | 第35-36页 |
·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分配存在体制上的伦理缺陷 | 第36页 |
·对弱势群体的补偿体制不完备 | 第36-37页 |
·政治行为主体的伦理缺失现象 | 第37-41页 |
·重权力“私有化”,轻权力“公共性” | 第38页 |
·重“私利”,轻“民利” | 第38-39页 |
·重“政绩”,轻“公正” | 第39-40页 |
·重“自我之爱”,轻“人民之爱” | 第40-41页 |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规范建设 | 第41-59页 |
·社会主义公正规范 | 第41-46页 |
·社会主义公正规范的内涵 | 第42-44页 |
·坚持社会主义公正规范 | 第44-46页 |
·社会主义民利规范 | 第46-50页 |
·社会主义民利规范的内涵 | 第46-48页 |
·坚持社会主义民利规范 | 第48-50页 |
·社会主义博爱规范 | 第50-54页 |
·社会主义博爱的内涵 | 第50-52页 |
·坚持社会主义博爱规范 | 第52-54页 |
·社会主义和平规范 | 第54-59页 |
·社会主义和平规范的内涵 | 第54-55页 |
·坚持社会主义和平规范 | 第55-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