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蒙铁路曲江大桥地震地质环境评价与桥址比选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时间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曲江大桥区域工程地质 | 第14-21页 |
·自然地理 | 第14-16页 |
·地层岩性 | 第16-18页 |
·地质构造 | 第18-20页 |
·水文地质 | 第20页 |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 第20-21页 |
第3章 曲江大桥区域地震地质环境评价 | 第21-29页 |
·曲江大桥区域稳定性评价 | 第21-23页 |
·全新活动断裂概况 | 第21-22页 |
·地壳稳定性分区 | 第22-23页 |
·强震发生的地震地质环境评价 | 第23-24页 |
·近场区活动构造工程地质评价 | 第24-28页 |
·区域性断裂 | 第24-26页 |
·次级断层 | 第26-28页 |
·近场区地震地质环境工程评价 | 第28-29页 |
第4章 曲江大桥桥址方案比选 | 第29-54页 |
·峡谷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 第29-38页 |
·桥址方案比选研究 | 第38-44页 |
·桥式方案比选研究 | 第44-47页 |
·概况 | 第44-45页 |
·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方案 | 第45-46页 |
·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方案 | 第46-47页 |
·桥式方案比较 | 第47页 |
·桥址两端连接线比选研究 | 第47-51页 |
·线路方案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线路方案概述 | 第48-49页 |
·C2K及C4K主要工程数量和投资比较 | 第49-50页 |
·C2K及C4K方案主要优缺点分析 | 第50-51页 |
·比选结论 | 第51页 |
·桥址工程措施及建议 | 第51-54页 |
·重点桥址滑坡检算分析结果与工程布置 | 第51-53页 |
·桥梁设计参数 | 第53-54页 |
第5章 曲江大桥地震安全性评价 | 第54-62页 |
·场区地震活动性性分析 | 第54-58页 |
·区域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区域地震带的划分 | 第54页 |
·区域历史强震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分布 | 第55页 |
·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近场区地震活动特征 | 第56-58页 |
·场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58-60页 |
·场区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结果 | 第58-59页 |
·曲江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59-60页 |
·地震活动 | 第59页 |
·曲江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59-60页 |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分析 | 第60-62页 |
第6章 曲江大桥地震地质参数研究 | 第62-72页 |
·场地剪切波速测试 | 第62-63页 |
·场地基岩人造地震动时程 | 第63-66页 |
·方法简介 | 第63页 |
·持时参数的确定 | 第63页 |
·目标谱及基岩地震动时程的合成 | 第63-66页 |
·场地计算土层模型动力参数的确定 | 第66-68页 |
·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 第68-70页 |
·场地设计地震参数 | 第68-69页 |
·场地设计规准谱 | 第69-70页 |
·抗震设计参数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个人简介及主要工作业绩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