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生物颗粒物运动和传播的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 ·生物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7-10页 |
| ·细菌、病毒的传播途径 | 第10-11页 |
| ·接触传播 | 第10页 |
| ·近距离飞沫传播 | 第10-11页 |
| ·媒介传播 | 第11页 |
| ·空气传播 | 第11页 |
| ·国内外室内生物污染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室内生物污染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室内生物污染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生物颗粒物及其传播规律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 ·生物颗粒物的组成与特性 | 第16-18页 |
| ·生物颗粒物的组成 | 第17页 |
| ·生物颗粒物的物理特性 | 第17-18页 |
| ·室内生物颗粒物传播的数学模型 | 第18-21页 |
| ·连续点源扩散模型 | 第18-20页 |
| ·瞬时点源扩散模型 | 第20-21页 |
| ·室内生物颗粒物传播的点源扩散模型算例 | 第21-23页 |
| ·连续点源扩散模型算例 | 第21页 |
| ·瞬时点源扩散模型算例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室内生物颗粒物运动和传播规律实验的介绍 | 第23-38页 |
| ·示踪微生物的选择 | 第23-28页 |
| ·飞沫的研究 | 第23-27页 |
| ·粘质沙雷氏菌介绍 | 第27-28页 |
| ·实验系统 | 第28-35页 |
| ·微生物气溶胶发生系统 | 第29页 |
| ·微生物气溶胶采样系统 | 第29-30页 |
| ·实验设备 | 第30-35页 |
| ·实验环境舱 | 第35-36页 |
| ·实验准备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38-60页 |
| ·不同发菌速度下细菌散发速率的实验 | 第38-42页 |
| ·实验方法及结果 | 第38-40页 |
| ·生物气溶胶发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 ·非等速采样误差分析 | 第41-42页 |
| ·细菌传播模型的计算与实验验证 | 第42-50页 |
| ·微生物气溶胶采样系统损失的误差分析 | 第43页 |
| ·连续点源扩散模型的计算与实验验证 | 第43-47页 |
| ·瞬时点源扩散模型的计算与实验验证 | 第47-50页 |
| ·沉降菌测试对模型的验证 | 第50-53页 |
| ·人体热源对生物颗粒物运动影响的实验 | 第53-55页 |
| ·热对流气流对生物颗粒物运动的影响 | 第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 ·不同材料的细菌碰撞粘着性实验 | 第55-60页 |
| ·大尺寸环境舱内的细菌碰撞粘着性实验 | 第55-57页 |
| ·不同材料的细菌碰撞粘着系数实验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下一步的工作与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