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动产登记公信力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第2章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概述 | 第15-22页 |
·不动产登记 | 第15-18页 |
·不动产登记的含义 | 第15-16页 |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 | 第16-18页 |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比较分析 | 第18-22页 |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立法例及内涵 | 第18-20页 |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与物权变动模式 | 第20-21页 |
·我国物权法所确立的物权变动模式及登记公信力 | 第21-22页 |
第3章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基础理论 | 第22-30页 |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价值选择 | 第22-25页 |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形成的理性基础 | 第25-27页 |
·外观理论是登记公信力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登记推定力与登记公信力的权利外观 | 第26-27页 |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存在的前提 | 第27-30页 |
·登记公信力的程序保障 | 第27-28页 |
·我国登记公信力及物权法对登记公信力的制度保障 | 第28-30页 |
第4章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之构成要件 | 第30-44页 |
·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不动产 | 第30-34页 |
·受让人取得不动产时出于善意 | 第34-39页 |
·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 第39-41页 |
·应当登记的不动产已经登记 | 第41-44页 |
第5章 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立法完善 | 第44-53页 |
·不动产善意取得与合同法第51条关系的立法构建 | 第44-46页 |
·关于转让合同的效力 | 第46-49页 |
·善意取得的一体构造及其完善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本文论述所涉《物权法》、《合同法》条文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