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不整合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0 前言 | 第1-21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2-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页 |
|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7-19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 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1-24页 |
| ·塔中地区古生代地层特征 | 第21-23页 |
| ·塔中地区基本构造特征 | 第23页 |
| ·盆地演化特征 | 第23-24页 |
| 2 塔中古隆起不整合特征和剥蚀量估算 | 第24-48页 |
| ·塔中主要不整合界面的特征和构造层序划分 | 第24-28页 |
| ·塔中主要构造不整合界面发育特征 | 第24-26页 |
| ·塔中地区构造层序划分 | 第26-28页 |
| ·塔中古隆起不整合界面组合样式和分布特征 | 第28-36页 |
| ·塔中主要不整合界面的剖面组合样式 | 第28-30页 |
| ·主要不整合界面平面分布特征 | 第30-36页 |
| ·主要不整合界面的剥蚀量估算 | 第36-48页 |
| ·剥蚀量估算方法 | 第36-40页 |
| ·塔中主要不整合界面剥蚀量的估算和分布特征 | 第40-48页 |
| 3 塔中隆起断裂体系特征 | 第48-59页 |
| ·塔中隆起主要断裂的发育特征 | 第48-51页 |
| ·断裂组合样式及特征 | 第51-53页 |
| ·塔中断裂平面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 ·塔中地区主要断裂的发育期 | 第54-59页 |
| 4 塔中古隆起形成演化 | 第59-67页 |
| ·塔中古隆起古生代的形态演化特征 | 第59-65页 |
| ·塔中古隆起的成因探讨 | 第65-67页 |
| 5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模拟 | 第67-89页 |
| ·常用裂缝分析方法 | 第67-71页 |
| ·测井分析法 | 第67-68页 |
| ·分形几何法 | 第68-69页 |
| ·曲率分析法 | 第69-71页 |
| ·3DMove 裂缝模拟方法简介 | 第71-81页 |
| ·3DMove 中的曲率分析 | 第71-74页 |
| ·基于某种属性的裂缝模拟 | 第74-81页 |
| ·塔中地区奥陶纪储层裂缝模拟及分析 | 第81-89页 |
| ·塔中地区奥陶纪地层发育特征和沉积演化特征 | 第81页 |
| ·塔中奥陶纪地层裂缝模拟方法 | 第81-83页 |
| ·塔中奥陶纪地层裂缝模拟结果分析 | 第83-89页 |
| 6 塔中地区与不整合界面有关的有利圈闭预测 | 第89-109页 |
| ·塔中地区勘探现状 | 第89页 |
| ·塔中地区成藏条件 | 第89-98页 |
| ·塔中地区与不整合界面有关的圈闭类型和特征 | 第98-101页 |
| ·塔中地区与不整合界面有关的有利圈闭预测 | 第101-104页 |
| ·与不整合界面有关的构造圈闭有利区带预测 | 第101-103页 |
| ·与不整合界面有关的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 | 第103-104页 |
| ·不整合圈闭特征和规律 | 第104-105页 |
| ·塔中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探讨 | 第105-109页 |
| ·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105-107页 |
| ·塔中古隆起的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107-109页 |
| 7 结论和认识 | 第109-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9-120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