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反倾销法的历史解读:保护主义及其面具 | 第11-20页 |
第一节 从反垄断法到反倾销法:反倾销法在美国的产生过程 | 第11-16页 |
第二节 反倾销法:脆弱的立法依据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倾销及其效果 | 第20-27页 |
第一节 倾销:法律视角及其方法局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倾销的分类及其性质:经济学视角 | 第22-27页 |
第三章 隐性壁垒:公共利益是如何被牺牲的 | 第27-38页 |
第一节 魔鬼与细节:壁垒是如何构筑的 | 第27-32页 |
第二节 反倾销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公共利益牺牲知多少 | 第32-38页 |
第四章 制度的悖论:为什么被牺牲的是公共利益 | 第38-44页 |
第一节 理想的最优与现实的次优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为什么选择了次优 | 第39-44页 |
第五章 “公共利益”与现有反倾销法的改进 | 第44-50页 |
第一节 现有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 | 第44-47页 |
第二节 程序性事项的变革思路与“公共利益”的强化 | 第47-50页 |
第六章 中国反倾销法的政策定位:双重区分政策 | 第50-55页 |
第一节 中国反倾销法的双重区分政策之一:性质区分 | 第50-51页 |
第二节 中国反倾销法的双重区分政策之一:国别区分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普朗克的来信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