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7-8页 |
·我国重型载重汽车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我国重型汽车产品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 第8页 |
·我国重型载重汽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8-10页 |
·汽车行驶稳定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0-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14页 |
·重型载重汽车型式 | 第12-13页 |
·基本参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重型载重汽车行驶稳定性数学模型 | 第14-20页 |
·重型载重汽车的数学建模方法分析 | 第14-15页 |
·汽车线性三自由度数学模型 | 第15-18页 |
·LT4241型半挂汽车列车横向摆振的微分方程 | 第18-19页 |
·模型的简化 | 第18页 |
·横向摆振运动微分方程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重型载重汽车行驶稳定性理论研究 | 第20-36页 |
·概述 | 第20-21页 |
·动力学系统运动的稳定条件 | 第21-22页 |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操纵稳定性的定义 | 第22页 |
·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半挂汽车列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 第23-24页 |
·半挂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分析 | 第24-26页 |
·操纵稳定性的评价参数 | 第24页 |
·稳态转向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前轮定位参数对重型载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主销后倾角τ的影响 | 第27页 |
·主销内倾角σ的影响 | 第27页 |
·车轮外倾角与前轮前束的影响 | 第27-28页 |
·汽车侧倾的理论研究 | 第28-31页 |
·车身的侧倾 | 第28-30页 |
·侧倾外倾 | 第30-31页 |
·重型载重汽车的侧翻研究 | 第31-35页 |
·侧翻阖值的定义 | 第32-33页 |
·重型载重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运用 ADAMS 软件分析重型载重汽车行驶稳定性 | 第36-59页 |
·概述 | 第36页 |
·ADAMS软件简介 | 第36-37页 |
·ADMAS软件的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 | 第37-40页 |
·广义坐标 | 第37页 |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37页 |
·动力方程的求解 | 第37-40页 |
·重型载重汽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0-53页 |
·整车特性参数的获取 | 第41页 |
·钢板弹簧多刚体模型 | 第41-42页 |
·横向稳定杆模型 | 第42-44页 |
·转向系模型 | 第44-45页 |
·牵引车前悬架模型 | 第45-46页 |
·牵引车后悬架模型 | 第46-47页 |
·动力总成模型 | 第47-48页 |
·牵引车与挂车车身模型 | 第48页 |
·轮胎模型 | 第48-52页 |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重型载重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53-58页 |
·驱动控制文件的编写 | 第53页 |
·蛇行试验仿真分析 | 第53-55页 |
·整车稳态回转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转向盘正弦输入仿真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重型载重汽车行驶系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59-70页 |
·重型载重汽车行驶系简介 | 第59-63页 |
·汽车行驶系功用 | 第59页 |
·重型汽车行驶系结构简介 | 第59-63页 |
·行驶系结构的设计对重型载重汽车性能的影响 | 第63-69页 |
·驱动桥结构形式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 第63-68页 |
·提升桥结构形式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