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硅质岩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硅质岩定义 | 第10页 |
| ·硅质岩成因 | 第10-12页 |
| ·硅质岩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研究区硅质岩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硅质岩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页 |
|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7-20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0-25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20-21页 |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1-25页 |
| 第3章 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岩石学特征 | 第25-36页 |
| ·野外分布特征 | 第25页 |
| ·显微镜下特征 | 第25-33页 |
| ·结构元素 | 第25-28页 |
| ·结构类型 | 第28-30页 |
| ·结构镶嵌 | 第30-32页 |
| ·结构演化 | 第32-33页 |
| ·扫描电镜特征 | 第33-36页 |
| 第4章 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63页 |
| ·样品采集与研究方法 | 第36页 |
| ·常量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43页 |
| ·廖家槽剖面 | 第38-41页 |
| ·罗家湾剖面 | 第41-43页 |
| ·微量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48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54页 |
| ·硅质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4-59页 |
| ·宿主白云岩碳、氧、锶同位素特征 | 第54-56页 |
| ·硅质岩及晶洞石英的氧、硅同位素特征 | 第56-58页 |
| ·古温度 | 第58-59页 |
| ·沉积环境分析 | 第59-60页 |
| ·包裹体特征 | 第60-63页 |
| 第5章 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成因及形成时间探讨 | 第63-73页 |
| ·淡水、海水和热流体角色 | 第63-66页 |
| ·硅质岩(或燧石岩)的形成与淡水相关性不大 | 第63页 |
| ·海水衍生的热液流体广泛存在 | 第63-66页 |
| ·燧石的形成机制 | 第66-69页 |
| ·沉积相 | 第66-67页 |
| ·燧石形成过程中三种流体角色分配特征 | 第67-69页 |
| ·硅质岩的形成时间探讨 | 第69-72页 |
| ·硅质岩识别模式 | 第72-73页 |
| 第6章 热液硅质岩的油气成藏效应 | 第73-78页 |
| ·对烃源岩的影响 | 第73-74页 |
| ·对储集岩的影响 | 第74-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