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9-22页 |
1 双身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2 盾腹吸虫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3 分子系统学 | 第12-21页 |
·分子系统学的形成 | 第12页 |
·分子系统学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蛋白质水平的标记与检测手段 | 第13页 |
·DNA水平的标记与检测 | 第13-15页 |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 | 第15-18页 |
·最大简约法 | 第16页 |
·最大似然法 | 第16-17页 |
·距离法 | 第17页 |
·贝叶斯推断法 | 第17-18页 |
·分子系统树的检验 | 第18页 |
·分子系统发育的分析软件 | 第18-19页 |
·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19-21页 |
·核核糖体DNA(nrDNA) | 第19-20页 |
·线粒体DNA(mtDNA) | 第20-21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双身虫亚科的系统发育研究 | 第2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实验器材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ITS2 rDNA的PCR扩增 | 第25-26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6页 |
·高效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页 |
·PCR产物的连接和转化 | 第26-27页 |
·序列分析 | 第27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ITS2 rDNA电泳结果 | 第27-28页 |
·ITS2 rDNA序列分析 | 第28-33页 |
·ITS2 rDNA系统发育分析 | 第33-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盾腹虫属种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和NADH脱氢酶亚基1的分子变异与系统发育分析 | 第40-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RNA的提取 | 第42页 |
·cDNA的合成 | 第42页 |
·ITS rDNA和mtDNA ND1基因的PCR扩增 | 第42-43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43页 |
·PCR产物的连接和转化 | 第43页 |
·序列分析 | 第43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9页 |
·ITS rDNA电泳结果 | 第43-44页 |
·ND1基因的电泳结果 | 第44-45页 |
·ITS rDNA序列分析 | 第45-51页 |
·ND1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51-55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5-59页 |
3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