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舱内运动采集与测量分析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0章 绪论 | 第12-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 ·本文工作介绍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图像采集与存储系统 | 第14-21页 |
| ·硬件原理 | 第14-17页 |
| ·CCD(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 | 第15-16页 |
| ·1394 扩展卡 | 第16-17页 |
| ·图像制式 | 第17-18页 |
| ·Windows多线程技术 | 第18-19页 |
| ·基于单台PC的多像机异步触发、同步存储方法 | 第19-20页 |
| ·PC间的同步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图像测量与分析系统 | 第21-48页 |
| ·摄影测量基础知识 | 第21-25页 |
| ·透视投影 | 第22-23页 |
| ·正交投影 | 第23页 |
| ·常用坐标系 | 第23-25页 |
| ·像机系统标定 | 第25-29页 |
| ·成像模型 | 第25-27页 |
| ·标定算法 | 第27-28页 |
| ·标定流程 | 第28-29页 |
| ·目标点提取 | 第29-40页 |
| ·目标分割与检测 | 第29-33页 |
| ·亚像素精确定位 | 第33-35页 |
| ·模板相关跟踪 | 第35-40页 |
| ·目标点匹配 | 第40-42页 |
| ·对极几何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 ·基于对极几何的序列图像匹配方法 | 第41-42页 |
| ·目标点匹配的实现 | 第42页 |
| ·目标点空间坐标解算 | 第42-45页 |
| ·共线方程交会法 | 第42-43页 |
| ·投影矩阵交会法 | 第43-45页 |
| ·质心运动测量 | 第45-48页 |
| ·数学模型法概述 | 第45-46页 |
| ·中国人体模型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航天员舱内运动地面模拟实验 | 第48-58页 |
| ·实验流程 | 第48-49页 |
| ·实验准备阶段 | 第48页 |
| ·实验阶段 | 第48-49页 |
| ·实验后期处理阶段 | 第49页 |
| ·实验设备的选用设计与安装调节 | 第49-53页 |
| ·像机及其附属设备的选用与设计 | 第49-50页 |
| ·像机标定架设计 | 第50-51页 |
| ·合作标志球设计 | 第51页 |
| ·模拟漂移平台设计 | 第51-53页 |
| ·航天员座椅 | 第53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3-56页 |
| ·实验方案概述 | 第53-54页 |
| ·实验动作设计 | 第54-56页 |
| ·实验控制 | 第56-58页 |
| ·环境控制 | 第56-57页 |
| ·像机控制 | 第57页 |
| ·标定控制与合作标志球位置选择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精度分析 | 第58-67页 |
| ·实验坐标系说明 | 第58页 |
| ·实验结果 | 第58-65页 |
| ·立姿手臂运动 | 第58-60页 |
| ·立姿弯腰运动与下蹲运动 | 第60-62页 |
| ·坐姿左臂运动 | 第62-63页 |
| ·侧卧单摆运动和气垫漂浮运动 | 第63-64页 |
| ·单摆质心运动分析 | 第64-65页 |
| ·精度分析 | 第65-67页 |
| ·成像质量 | 第65页 |
| ·图像提取精度 | 第65页 |
| ·标定精度 | 第65-66页 |
| ·其它因素影响 | 第66页 |
| ·综合精度分析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