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土地制度与农民社会福利的变迁与构建研究--以昆明市寻村苗寨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第11-1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 关于农村与农民社会福利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13-14页 |
(二) 土地与社会保障关系的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三) 关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文献回顾 | 第16-17页 |
(四)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反思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一) 理论视角 | 第18-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一) 方法论的阐述 | 第21-22页 |
(二) 定性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三) 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土地改革以来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 | 第24-38页 |
一、土地改革及农民福利 | 第24-25页 |
二、互助组与初级合作社时期的土地变革及农民福利 | 第25-28页 |
(一) 互助合作至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 | 第25-27页 |
(二) 初级合作社时期的土地变革和农民福利 | 第27-28页 |
三、高级社与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变革与农民福利 | 第28-31页 |
(一) 高级社时期的土地变革与农民福利 | 第28-29页 |
(二) 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变革与农民福利 | 第29-30页 |
(三) 人民公社时期的福利构成 | 第30-31页 |
五、市场化改革下的土地变迁与农民福利 | 第31-35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 第31-32页 |
(二) 市场化时期的农民福利 | 第32-35页 |
六、新时期的土地流转与农民福利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寻村苗寨的土地与农民福利问题 | 第38-49页 |
一、寻村苗寨的概况 | 第38-40页 |
二、第三部门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 | 第40-42页 |
三、寻村苗寨的土地问题 | 第42-49页 |
(一) 寻村的四次土地征用 | 第43-44页 |
(二) 征地带来的问题以及对农民福利的影响 | 第44-49页 |
第五章 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政策思考 | 第49-58页 |
一、土地制度变迁的社会正义问题 | 第49-50页 |
二、农村土地制度的政策思考 | 第50-58页 |
(一) 土地制度变革的经验及教训 | 第51-53页 |
(二) 土地制度走向何方 | 第53-58页 |
第六章 土地福利的局限及我国农村社会福利的建构 | 第58-69页 |
一、土地福利的局限 | 第58-61页 |
(一) 土地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 第59-60页 |
(二) 分散经营:农业经济效益不高 | 第60页 |
(三) 频繁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受阻 | 第60页 |
(四) 恋地情结: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 | 第60-61页 |
二、我国农村的社会福利选择 | 第61-69页 |
(一) 政府的福利责任 | 第61-63页 |
(二) 市场化的社会福利 | 第63-64页 |
(三) 第三部门的积极进入 | 第64-65页 |
(四) 构建积极的家庭福利 | 第65-67页 |
(五) 农民的组织化建设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