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地段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1.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9-10页 |
·基本内容 | 第10页 |
·相关概念 | 第10-14页 |
·开放空间(Open Space) | 第10-12页 |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 | 第12-14页 |
2. 城市更新中的开放空间的作用分析 | 第14-28页 |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实践 | 第14-22页 |
·城市更新的概念 | 第14-15页 |
·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 第15-17页 |
·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实践 | 第17-19页 |
·对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更新的反思 | 第19-20页 |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变化 | 第20-22页 |
·开放空间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 第22-27页 |
·城市开放空间的属性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 第22-23页 |
·城市更新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要求 | 第23-24页 |
·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历史地段开放空间的更新改造 | 第28-46页 |
·历史地段的概念与分类 | 第28-32页 |
·历史地段的概念 | 第28页 |
·历史地段的分类 | 第28-32页 |
·历史地段的属性 | 第32页 |
·历史地段更新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历史地段地段的现状和更新的意义 | 第33-36页 |
·现状中的有利因素 | 第33-34页 |
·现状中的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历史地段更新的意义 | 第35-36页 |
·历史地段更新的原则 | 第36-39页 |
·保存城市历史记忆 | 第36-37页 |
·保存城市记忆的方法 | 第37-39页 |
·城市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关系 | 第39页 |
·历史地段更新中的开放空间的作用 | 第39-44页 |
·历史地段更新对开放空间的要求 | 第39-40页 |
·开放空间在历史地段的更新中的作用 | 第40-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本章图片来源 | 第45-46页 |
4. 历史地段开放空间的设计 | 第46-67页 |
·点式占领型历史地段的开放空间设计 | 第46-51页 |
·保证视线通畅 | 第46-47页 |
·对视域进行保护的设计要点 | 第47-49页 |
·对轮廓线进行控制的设计要点 | 第49页 |
·前导空间的设计 | 第49-51页 |
·片状围合型历史地段的开放空间设计 | 第51-66页 |
·改善地段内的交通状况 | 第52-54页 |
·保持和完善原有空间形态 | 第54-57页 |
·改善空间界面 | 第57-61页 |
·优化空间节点 | 第61-62页 |
·丰富空间的内容 | 第62-66页 |
·小结 | 第66页 |
本章图片来源 | 第66-67页 |
5. 实例分析 | 第67-82页 |
·大雁塔北广场调研分析 | 第67-73页 |
·大雁塔北广场环境改造概况 | 第67页 |
·大雁塔北广场的类别 | 第67页 |
·大雁塔北广场的视觉系统设计 | 第67-68页 |
·大雁塔北广场作为前导空间的设计 | 第68-72页 |
·大雁塔北广场提供的多样性活动 | 第72-73页 |
·上海新天地广场改造调研分析 | 第73-81页 |
·上海新天地广场环境改造概况 | 第73-74页 |
·上海新天地广场的类别 | 第74-75页 |
·新天地广场改造中的空间形态设计 | 第75-76页 |
·新天地广场改造中的节点空间设计 | 第76-77页 |
·新天地广场改造中的特点 | 第77-81页 |
·小结 | 第81页 |
本章图片来源 | 第81-82页 |
6. 结论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