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SWMM模型及海绵措施评价原理第20-38页
    2.1 SWMM模型原理及模型构建第20-32页
        2.1.1 SWMM模型原理第20-25页
        2.1.2 模型构建第25-32页
    2.2 海绵措施效益评价第32-37页
        2.2.1 效益评价方法第32-34页
        2.2.2 单因素评价第34-36页
        2.2.3 综合效益评价第36-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海绵措施的量化评价第38-60页
    3.1 海绵措施的选择第38-42页
        3.1.1 海绵措施比较第38页
        3.1.2 海绵措施的选择第38-42页
    3.2 海绵措施的模拟与结果分析第42-48页
        3.2.1 下凹绿地第42-43页
        3.2.2 渗透塘第43-44页
        3.2.3 植草沟第44-45页
        3.2.4 透水路面第45-46页
        3.2.5 透水砖第46页
        3.2.6 雨水桶第46-47页
        3.2.7 绿色屋顶第47-48页
    3.3 措施的综合效益评价第48-58页
        3.3.1 生态效益分析第48-52页
        3.3.2 经济效益分析第52-55页
        3.3.3 社会效益分析第55-57页
        3.3.4 综合效益量化评价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研究第60-112页
    4.1 武汉市自然环境特征第60-64页
        4.1.1 地形地貌及土壤特征第60页
        4.1.2 气候特征第60-61页
        4.1.3 水资源特征第61页
        4.1.4 降雨特征第61-64页
        4.1.5 径流水质特征第64页
    4.2 武汉市海绵城市小区技术模式分析第64-77页
        4.2.1 海绵城市小区模型构建及模式模拟第64-73页
        4.2.2 海绵城市小区设计模式的效益评价第73-75页
        4.2.3 适合武汉市建筑小区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第75-77页
    4.3 武汉市海绵城市道路技术模式分析第77-85页
        4.3.1 海绵城市道路模型构建及模式模拟第77-82页
        4.3.2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模式的效益评价第82-83页
        4.3.3 适合武汉市市政道路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第83-85页
    4.4 武汉市海绵城市广场技术模式分析第85-93页
        4.4.1 海绵城市广场模型构建及模式模拟第85-89页
        4.4.2 海绵城市广场设计模式的效益评价第89-91页
        4.4.3 适合武汉市城市广场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第91-93页
    4.5 武汉市海绵城市公园技术模式分析第93-100页
        4.5.1 海绵城市公园模型构建及模式模拟第93-97页
        4.5.2 海绵城市公园设计模式的效益评价第97-98页
        4.5.3 适合武汉市城市公园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第98-100页
    4.6 武汉市海绵城市滨水区技术模式分析第100-109页
        4.6.1 海绵城市滨水区模型构建及模式模拟第100-104页
        4.6.2 海绵城市滨水区设计模式的效益评价第104-105页
        4.6.3 适合武汉市城市滨水区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第105-109页
    4.7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第5章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实例研究第112-135页
    5.1 研究区项目概况第112-113页
    5.2 SWMM雨水系统模型构建第113-118页
        5.2.1 研究区域概化第113-115页
        5.2.2 模型参数的选择及率定第115-117页
        5.2.3 模型参数的验证第117-118页
        5.2.4 降雨条件设计第118页
    5.3 研究区雨水径流状况模拟分析第118-125页
        5.3.1 连续降雨条件下径流状况分析第119页
        5.3.2 场降雨条件下径流状况分析第119-121页
        5.3.3 研究区雨水径流水质状况分析第121-125页
    5.4 研究区方案优化及模拟分析第125-132页
        5.4.1 优化方案设计第125-128页
        5.4.2 方案的模拟分析第128-132页
    5.5 改造方案的效益分析第132-133页
        5.5.1 生态效益分析第132页
        5.5.2 经济效益分析第132-133页
        5.5.3 社会效益分析第133页
        5.5.4 综合效益量化评价第133页
    5.6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9页
    6.1 结论第135-137页
    6.2 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5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动力学模拟高分子共混含能材料的力学性能
下一篇:基于概率—非概率混合可靠性模型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在桥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