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和现场总线CAN的智能脱扣器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脱扣器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智能脱扣器的设计原理 | 第12-23页 |
| ·电网参量的测量 | 第12-17页 |
| ·电网参量的检测方法 | 第12-17页 |
| ·电流参量的有效值算法 | 第17页 |
| ·智能脱扣器的保护原理与实现方法 | 第17-23页 |
| ·保护特性原理 | 第17-18页 |
| ·三段电流保护 | 第18-21页 |
| ·负载监控 | 第21-22页 |
| ·智能脱扣器的自诊断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智能脱扣器的硬件设计 | 第23-42页 |
| ·硬件总体设计 | 第23-24页 |
|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 第24-27页 |
| ·TMS320LF240x DSP概述 | 第24-27页 |
|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 第27页 |
| ·电流信号处理和采样模块设计 | 第27-32页 |
| ·空心线圈 | 第28页 |
| ·信号处理 | 第28-30页 |
| ·A/D采样 | 第30-32页 |
| ·键盘和显示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 ·通信模块设计 | 第33-37页 |
| ·现场总线简介 | 第33-34页 |
| ·CAN总线 | 第34-36页 |
| ·2407A型 DSP CAN控制器概述 | 第36-37页 |
| ·通信模块设计 | 第37页 |
|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 ·脱扣和报警模块设计 | 第38-42页 |
| 第四章 智能脱扣器的软件设计 | 第42-55页 |
| ·智能脱扣器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42-43页 |
| ·软件设计的层次化模型 | 第43-44页 |
| ·智能脱扣器的软件结构 | 第44-45页 |
| ·智能脱扣器的软件流程 | 第45-55页 |
| ·主程序流程图 | 第45-46页 |
| ·电流监控流程图 | 第46-48页 |
| ·模拟脱扣流程图 | 第48页 |
| ·系统校正流程图 | 第48-49页 |
| ·按键处理流程图 | 第49-50页 |
| ·CAN通信 | 第50-55页 |
| 第五章 智能脱扣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55-61页 |
| ·电磁兼容性概述 | 第55-56页 |
|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 | 第56-57页 |
| ·智能脱扣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 第57-61页 |
| ·干扰抑制 | 第57-58页 |
| ·电路板 PCB排布的抗干扰设计 | 第58-59页 |
| ·智能脱扣器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参数测量误差分析 | 第61-71页 |
| ·测量通道的误差分析 | 第61-62页 |
| ·测量和保护计算的误差分析 | 第62-65页 |
| ·截断误差 | 第62-63页 |
| ·采样不同步误差 | 第63-64页 |
| ·数据误差 | 第64-65页 |
| ·提高计算精度的常用措施 | 第65-71页 |
| ·常用措施 | 第65-66页 |
| ·多次均值算法 | 第66-71页 |
| 第七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 ·电流测量实验 | 第71-74页 |
| ·保护特性实验 | 第74-76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83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