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团体论文

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导论第12-56页
 一 问题提出与理论假设第12-24页
  (一) 综合治理:多学科透视与政治学学科的理论定位第12-18页
  (二) 问题的历史索引:组织创新与理性化社会调控体系的构建第18-22页
  (三) 本文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假设第22-24页
 二 理论综述:社会转型与组织变迁第24-43页
  (一) 中国平稳制度转型的诸解释模式第25-29页
  (二) 社会转型的组织支撑第29-31页
  (三) 社会转型与国家政权内卷化:“蜂窝状结构”与政府行为模式第31-36页
  (四) 社会转型与组织性依附:新传统主义与网络资本主义第36-39页
  (五) 社会转型与法团主义第39-43页
 三 分析概念与主要观点第43-48页
  (一) 核心分析概念:组织化调控第43-47页
  (二) 论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观点第47-48页
 四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48-56页
  (一) 主要研究方法第48-50页
  (二) 基本分析工具:网络分析第50-54页
  (三) 主要资料来源:文献与实地调研第54-56页
第一章 组织化调控模式的生成与演进第56-92页
 第一节 从权力文化网络到权力组织网络: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型第56-61页
 第二节 分散社会的再组织化:建国后国家治理体系确立的逻辑起点第61-66页
 第三节 权力组织网络的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第66-76页
  (一) 执政党组织网络的全面渗透第66-71页
  (二) 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第71-72页
  (三) 社会治安组织网络的构建第72-76页
 第四节 组织化调控的发展:政治运动与权力组织网络的互动第76-81页
 第五节 组织化调控的衰败:“文革”及其治安后果第81-89页
  (一) 组织化调控的困境:动员化与制度化的悖论第81-85页
  (二) “文革”与司法组织体系遭全面冲击第85-87页
  (三) “文革”后遗症:社会治安方面的消极后果第87-89页
 第六节 小结:执政党主导、组织化调控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第89-92页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的构建第92-134页
 第一节 结束“文革”与权力组织网络的恢复与重建第92-95页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秩序维系:综合治理生成的基本背景第95-118页
  (一) 社会转型与秋序危机: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第96-98页
  (二) 日益严峻的中国社会治安形势第98-104页
  (三) 国家治理与犯罪控制:“严打”策略的出台与实施第104-110页
  (四) 综合治理方略:“严打”局限性的超越第110-118页
 第三节 组织化调控与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的构建第118-133页
  (一) 综合治理:执政党主导的组织化调控第118-126页
  (二) 执政党权力组织网络的拓展与完善:综合治理对社会、市场组织的吸纳第126-133页
 第四节 小结:综合治理与转型中国国家治理空间的拓展第133-134页
第三章 执政党组织: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的轴心力量第134-176页
 第一节 综合治理中的执政党组织第135-146页
  (一) 中国执政党:资源整合和国家治理的关健主体第135-141页
  (二) 执政党组织机构及其综合治理职责第141-146页
 第二节 组织化调控的资源基础:综合治理与执政党的组织网络资源第146-158页
 第三节 组织化调控的体制基础:综合治理与执政党的组织化机制第158-164页
  (一) 集权体制第159-160页
  (二) 科层体制第160-161页
  (三) 单位体制第161-162页
  (四) 社区体制第162-164页
 第四节 组织化调控的运作:综合治理与压力型体制第164-174页
  (一) 人事任命制第166-168页
  (二) 一票否决制下的政绩考核第168-170页
  (三) 严格责任追究的领导责任制第170-172页
  (四) 综治委成员单位的内部联系制度第172-174页
 第五节 小结:执政党自主性与转型中国的秩序建构第174-176页
第四章 国家组织: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的主体力量第176-210页
 第一节 社会治安问题与现代国家建设第176-182页
  (一) 现代国家建设视野中的治安:西欧国家“国内绥靖”的出现第176-180页
  (二) 西方国家的组织建设与犯罪问题治理第180-182页
 第二节 综合治理中的国家组织机构及其功能第182-197页
  (一) 社会转型:国家相对自主性与公共秩序的建构第182-188页
  (二) 国家组织机构及其综合治理功能第188-197页
 第三节 国家政权的组织化机制第197-204页
  (一) 治安领导机制第197-198页
  (二) 治安承包制第198-200页
  (三) 专业化职能分工与整体化组织协调第200-202页
  (四) 官僚制第202-204页
 第四节 国家治理的法制化进程:综合治理与法治建设第204-208页
 第五节 小结:国家相对自主性与转型中国的秩序建构第208-210页
第五章 社会组织: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的辅助力量第210-256页
 第一节 国家治理空间的拓展:综合治理对社会、市场组织的利用第210-217页
  (一) 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的局限性:社会治安的协作生产模式第210-215页
  (二) 社会、市场组织资源的利用:转型中国国家治理空间的拓展方式第215-217页
 第二节 综合治理组织网络中的社会自治组织第217-240页
  (一) 吸纳社会自治组织的历史背景第217-220页
  (二) 综合治理中的社会组织主体及其功能第220-236页
  (三) 执政党与政府对社会自治组织的调控第236-240页
 第三节 综合治理组织网络中的市场组织第240-253页
  (一) 市场组织兴起的历史背景第241-245页
  (二) 综合治理中的市场组织主体及其功能第245-248页
  (三) 执政党与政府对市场组织的调控第248-253页
 第四节 小结:组织化调控与转型中国国家治理空间的拓展第253-256页
第六章 综合治理组织网络的基本特点及其政治后果第256-276页
 第一节 综治组织网络的基本特点第256-265页
  (一) 执政党直接参与社会治理第256-258页
  (二) 执政党主导和组织化调控第258-263页
  (三) 权力组织网络的完善:旧组织的利用与新组织的吸纳第263-265页
 第二节 综合治理组织网络构建的政治后果第265-274页
  (一) 预期后果的基本实现:基本社会、政治秋序的维系第266-269页
  (二) 预期的而未实现的结果:综治组织网络运作困境的展现第269-272页
  (三) 意外后果:制度化调控模式的萌生和现代治理体系的成长第272-274页
 第三节 小结:中国平稳社会转型的组织支撑第274-276页
结语 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中国的经验第276-282页
参考文献第282-300页
 1 中文文献第282-293页
 2 调研材料第293-294页
 3 英文文献第294-300页
论文附录第300-356页
后记第356-358页

论文共3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苹果中有害元素污染分析研究
下一篇: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与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