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并联供电保护控制方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全并联供电主接线方式的选择 | 第14-30页 |
·全并联供电 | 第14-19页 |
·各种并联方式下的牵引网阻抗计算方法 | 第15-19页 |
·全并联供电主接线方式的选择 | 第19-29页 |
·单纯并联所 | 第19-21页 |
·半分段并联所 | 第21-24页 |
·全分段并联所 | 第24-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全并联供电的保护及控制研究 | 第30-49页 |
·全并联供电方式下牵引网短路故障分析 | 第30-32页 |
·全并联供电方式的保护配置 | 第32-45页 |
·距离保护 | 第35-40页 |
·电流速断保护 | 第40-41页 |
·过电流保护 | 第41-43页 |
·电流增量保护 | 第43-44页 |
·自动重合闸 | 第44-45页 |
·并联所主要设备的控制分析 | 第45-48页 |
·并联所内部开关控制 | 第46-47页 |
·并联所投退控制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并联所的实现 | 第49-61页 |
·并联所在接触网中接入位置的选择 | 第49页 |
·并联所的具体实现 | 第49-60页 |
·并联所的结构类型 | 第49-50页 |
·并联所电气原理图的绘制 | 第50-51页 |
·并联所主要设备的控制过程 | 第51-58页 |
·并联所用设备的选型 | 第58-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图 | 第67-79页 |
附图1 全分段并联所主接线图 | 第67-68页 |
附图2 27.5kV电压互感回路 | 第68-69页 |
附图3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 | 第69-70页 |
附图4 1供电分区电机加热回路 | 第70-71页 |
附图5 交流电源系统综合控制柜加热通风回路 | 第71-72页 |
附图6 281断路器控制回路接线图 | 第72-73页 |
附图7 2811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控制回路接线图 | 第73-74页 |
附图8 2812隔离开关控制回路接线图 | 第74-75页 |
附图9 2813隔离开关控制回路接线图 | 第75-76页 |
附图10 1供电分区设备开关量采集回路 | 第76-77页 |
附图11 1供电分区控制信号端子排 | 第77-78页 |
附图12 中央信号回路接线图 | 第78-79页 |
附图13 全分段并联所控制面板图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