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 | 第9-12页 |
1.1.1 天然药物分子复合物的研究 | 第10页 |
1.1.2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3 中药配位化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氢键 | 第12-15页 |
1.2.1 氢键的生成 | 第13-14页 |
1.2.2 氢键的测定方法 | 第14页 |
1.2.3 天然化合物中的氢键 | 第14-15页 |
1.3 本文选题 | 第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第二章 苦参碱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18-44页 |
2.1 引言 | 第18-20页 |
2.1.1 苦参碱的分子结构 | 第18-19页 |
2.1.2 苦参碱的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2.1.2.1 抗病毒作用 | 第19页 |
2.1.2.2 抗肿瘤作用 | 第19页 |
2.1.2.3 抗心律失常 | 第19-20页 |
2.1.2.4 解热、镇痛作用 | 第20页 |
2.1.2.5 抗炎作用 | 第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5页 |
2.2.1 化合物单晶制备 | 第20-21页 |
2.2.1.1 苦参碱、高氯酸和H_2O摩尔比1∶2∶2复合物晶体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1.2 苦参碱和四氯化铁复合物单晶的制备 | 第21页 |
2.2.1.3 苦参碱氯化锌配合物单晶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21-25页 |
2.2.2.1 苦参碱、高氯酸和H_2O摩尔比1∶2∶2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 第21-22页 |
2.2.2.2 苦参碱和四氯化铁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 | 第22-23页 |
2.2.2.3 苦参碱氯化锌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 | 第23-25页 |
2.2.3 红外光谱测定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0页 |
2.3.1 苦参碱、高氯酸和H_2O摩尔比1∶2∶2复合物晶体 | 第25-31页 |
2.3.1.1 晶体结构 | 第25-30页 |
2.3.1.2 红外光谱 | 第30-31页 |
2.3.2 苦参碱和四氯化铁复合物单晶 | 第31-35页 |
2.3.2.1 晶体结构 | 第31-34页 |
2.3.2.2 红外光谱 | 第34-35页 |
2.3.3 苦参碱氯化锌配合物单晶 | 第35-40页 |
2.3.3.1 晶体结构 | 第35-39页 |
2.3.3.2 红外光谱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第三章 咖啡因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44-67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1.1 咖啡因的化学性质 | 第44页 |
3.1.2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 | 第44-45页 |
3.1.2.1 药代动力学 | 第45页 |
3.1.2.2 作用机制 | 第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50页 |
3.2.1 化合物单晶制备 | 第46页 |
3.2.1.1 咖啡因高氯酸—水合物晶体的制备 | 第46页 |
3.2.1.2 氯化锌咖啡因,六水合锌复合物单晶的制备 | 第46页 |
3.2.1.3 咖啡因氯化铜配合物单晶的制备 | 第46页 |
3.2.2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46-50页 |
3.2.2.1 咖啡因高氯酸—水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 第47-48页 |
3.2.2.2 氯化锌咖啡因,六水合锌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 | 第48-49页 |
3.2.2.3 咖啡因氯化铜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 | 第49-50页 |
3.2.3 红外光谱测定 | 第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4页 |
3.3.1 咖啡因高氯酸—水合物晶体 | 第50-55页 |
3.3.1.1 晶体结构 | 第50-54页 |
3.3.1.2 红外光谱 | 第54-55页 |
3.3.2 氯化锌咖啡因,六水合锌复合物复合物单晶 | 第55-60页 |
3.3.2.1 晶体结构 | 第55-60页 |
3.3.2.2 红外光谱 | 第60页 |
3.3.3 咖啡因氯化铜配合物单晶 | 第60-64页 |
3.3.3.1 晶体结构 | 第60-63页 |
3.3.3.2 红外光谱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73页 |
4.1 结论 | 第67-68页 |
4.2 展望 | 第68-71页 |
4.2.1 天然药物的开发 | 第68-69页 |
4.2.2 有效成分分析的应用 | 第69-70页 |
4.2.3 药物新剂型的研制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