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8页 |
1.2 前人的主要研究 | 第8-9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4 前提观点 | 第10页 |
1.5 资料与数据说明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历史回顾和现状 | 第11-18页 |
2.1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建立目的和过程 | 第11页 |
2.2 我国粮食储备的管理体系 | 第11-13页 |
2.3 我国粮食储备的基本功能分析和演变 | 第13-14页 |
2.4 当前我国粮食储备的基本运作过程 | 第14-18页 |
第三章 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和运输条件 | 第18-26页 |
3.1 我国粮库建设概况 | 第18-19页 |
3.2 现有粮库仓容规模及分布情况 | 第19-20页 |
3.3 现有粮库的仓型构成和储存方式 | 第20页 |
3.4 现有粮库的交通运输条件 | 第20-22页 |
3.5 我国粮食运输的基本方式 | 第22-24页 |
3.6 粮库配套设施设备情况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4.1 我国粮食储备规模 | 第26页 |
4.2 中央储备粮的区域布局 | 第26-27页 |
4.3 中央储备粮的品种结构 | 第27页 |
4.4 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布局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的成本 | 第28-32页 |
5.1 粮库建设成本 | 第28-30页 |
5.2 不同库容的平均粮食储备成本 | 第30页 |
5.3 不同粮食品种的平均储备成本 | 第30页 |
5.4 不同储备库点的运输成本 | 第30-32页 |
第六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2-35页 |
6.1 现有布局与粮食紧急动用的需要 | 第32-33页 |
6.2 现有储备布局与尽快投放市场满足居民消费的需要 | 第33页 |
6.3 现有储备布局与最大程度地发挥国家粮食仓储设施的作用 | 第33-34页 |
6.4 现有粮食储备布局与有效地组织高效率的粮食物流体系 | 第34-35页 |
第七章 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的合理性标准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7.1 合理性标准分析 | 第35页 |
7.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第八章 优化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的原则和优化目标 | 第38-43页 |
8.1 优化现有粮食储备布局的有利条件 | 第38页 |
8.2 优化布局的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8.3 区域布局的优化目标 | 第39-40页 |
8.4 品种结构的优化目标 | 第40-41页 |
8.5 储存布局的优化目标 | 第41-43页 |
第九章 优化我国储备粮布局的政策措施和技术建议 | 第43-45页 |
9.1 改变目前的中央储备粮收购方式 | 第43页 |
9.2 通过调整现行规定,缩短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周期 | 第43页 |
9.3 建立粮食储备和加工相互衔接的物流体系 | 第43-44页 |
9.4 建立动态的粮食储备布局地理信息系统 | 第44页 |
9.5 合理选择储备粮的储存仓型 | 第44-45页 |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