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PHS网及网络优化研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外PHS网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PHS网络优化研究 | 第11-13页 |
1.3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13页 |
1.4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2 贵阳PHS网络及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34页 |
2.1 PHS/iPAS网络的介绍 | 第14-18页 |
2.1.1 iPAS网络结构 | 第14-15页 |
2.1.2 iPAS无线侧各部分功能介绍 | 第15-16页 |
2.1.3 iPAS业务介绍 | 第16-17页 |
2.1.4 协议信道 | 第17页 |
2.1.5 两种逻辑信道之间的关联 | 第17页 |
2.1.6 iPAS有关协议 | 第17-18页 |
2.2 网络运行状况 | 第18-26页 |
2.2.1 全网话务量分布 | 第18-19页 |
2.2.2 被叫接通率 | 第19页 |
2.2.3 城市间被叫接通率对比 | 第19-20页 |
2.2.4 信道阻塞率 | 第20页 |
2.2.5 掉话率 | 第20-21页 |
2.2.6 寻呼响应率 | 第21页 |
2.2.7 各网关被叫接通率 | 第21-23页 |
2.2.8 TOP10PA的确定 | 第23-24页 |
2.2.9 GW1-PA4分析 | 第24-26页 |
2.3 核心网阻塞 | 第26-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3 贵阳phs网络的优化 | 第34-43页 |
3.1 网络优化的目的 | 第34-35页 |
3.2 网络优化的内容 | 第35-37页 |
3.2.1 覆盖优化 | 第35-36页 |
3.2.2 切换优化 | 第36页 |
3.2.3 干扰优化 | 第36-37页 |
3.3 网络优化的特点 | 第37页 |
3.4 网络优化的意义 | 第37-38页 |
3.4.1 市场意义 | 第37页 |
3.4.2 价格意义 | 第37-38页 |
3.5 网络优化的一般流程 | 第38-39页 |
3.6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 第39-43页 |
3.6.1 无线网络的设计流程 | 第39-41页 |
3.6.2 网络规划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 第41-43页 |
4 规划模型及仿真结果 | 第43-67页 |
4.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 第43-45页 |
4.1.1 电波传播方式 | 第43-45页 |
4.2 电磁波传播的损耗 | 第45-49页 |
4.3 快衰落和慢衰落 | 第49-51页 |
4.4 多径、阴影与信道模型 | 第51页 |
4.5 传播模型及仿真 | 第51-65页 |
4.5.1 自由空间的模型及仿真 | 第53-54页 |
4.5.2 Okumura-Hata模型 | 第54页 |
4.5.3 COST231-Hata模型 | 第54-56页 |
4.5.4 实例分析 | 第56-58页 |
4.5.5 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4.5.6 COST231 Walfish Ikegami模型 | 第60-61页 |
4.5.7 LEE传播模型 | 第61-63页 |
4.5.8 室内传播模型 | 第63页 |
4.5.9 规划软件ASSET使用的传播模型 | 第63-65页 |
4.6 贵阳iPAS网络的规划 | 第65-66页 |
4.7 小结 | 第66-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