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货物运输中船舶适航法律问题研究
导论 | 第1-11页 |
(一) 概念简述及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船舶适航性的历史演进 | 第11-25页 |
(一) 古代海商规范——船舶适航性之发轫 | 第11-14页 |
(二) 中世纪海商惯例——船舶适航性之进步 | 第14-16页 |
(三) 近现代海商法——船舶适航性之变革 | 第16-22页 |
(四) 小结 | 第22-25页 |
二、船舶适航性的涵义及其判定标准 | 第25-33页 |
(一) 事实适航 | 第25-29页 |
(二) 法律适航 | 第29-33页 |
三、船舶适航义务的时间要素 | 第33-38页 |
(一) “开航前和开航当时”的界定 | 第33-37页 |
(二) 汉堡规则与我国的规定 | 第37-38页 |
四、违反船舶适航义务的后果 | 第38-44页 |
(一) 适航义务与免责事由 | 第38-42页 |
(二) 适航义务与责任限额 | 第42-44页 |
五、船舶适航性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44-49页 |
(一) “法律要件分类说”与“证据距离说”之比较 | 第44-47页 |
(二) “表面证据说”——反思与改良 | 第47-49页 |
六、船舶适航义务的发展态势及我国之应对——代结论 | 第49-60页 |
(一) ISM规则的影响 | 第49-51页 |
(二) 适航标准在判例法中的新动向 | 第51-54页 |
(三) 船舶适航的未来发展 | 第54-57页 |
(四) 中国之应对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