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有限单元法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 第9-10页 |
|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仿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 ·温度场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温度应力场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场有限单元法分析 | 第16-28页 |
| ·热传导原理 | 第16-20页 |
| ·热传导方程 | 第16-17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7-19页 |
| ·混凝土主要温度特性参数说明 | 第19-20页 |
| ·非稳定温度场有限元解法 | 第20-24页 |
| ·非稳定温度场的显示解法 | 第21-23页 |
| ·非稳定温度场隐示解法 | 第23-24页 |
| ·温度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 第24-27页 |
| ·热弹塑性体本构关系 | 第24-27页 |
| ·弹塑性体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步骤及公式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混凝土徐变对结构温度应力影响的研究 | 第28-39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混凝土徐变相关概念及机理分析 | 第28-30页 |
| ·混凝土徐变相关概念 | 第28-29页 |
| ·混凝土徐变机理分析 | 第29-30页 |
|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 | 第30-33页 |
| ·国内外最新混凝土徐变理论模型 | 第33-36页 |
| ·ACI209模型 | 第33-34页 |
| ·CEB-FIP模型 | 第34-35页 |
| ·B-P模型 | 第35页 |
| ·朱伯芳-阿鲁久仰模型 | 第35-36页 |
| ·NORTAN徐变法则 | 第36页 |
| ·混凝土徐变模型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 ·考虑混凝土徐变效应后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37-38页 |
| ·采用NORTAN徐变法则徐变温度应力分析 | 第37-38页 |
| ·采用朱伯芳-阿鲁久仰模型徐变温度应力分析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分区域划分网格法与温度特性参数函数描述法 | 第39-44页 |
| ·分区域划分网格法 | 第39-41页 |
| ·温度特性参数函数描述法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有限元程序(FEAPTEP)的编制与考证 | 第44-56页 |
| ·程序的主要功能 | 第44页 |
| ·程序的流程 | 第44-46页 |
| ·程序编制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 第46-47页 |
| ·程序中对单元分析的考虑 | 第46页 |
| ·仿真分析中的时步控制 | 第46页 |
| ·分区域划分网格法的采用 | 第46页 |
| ·温度特性参数函数描述法的实现 | 第46页 |
| ·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的模拟及基本增量法 | 第46-47页 |
| ·程序的考证 | 第47-55页 |
| ·弹性应力应变程序块的考证 | 第47-49页 |
| ·弹塑性应力应变程序块的考证 | 第49-51页 |
| ·稳态温度场程序块的考证 | 第51-52页 |
| ·瞬态温度场程序块的考证 | 第52-54页 |
| ·热弹塑性应力子程序块的考证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三峡工程三期RCC围堰施工期温度应力分析 | 第56-83页 |
| ·工程概况 | 第56页 |
| ·三峡工程RCC围堰基本资料 | 第56-59页 |
| ·坝区基本气候资料 | 第56-57页 |
| ·材料及其热力学性能 | 第57-58页 |
| ·地形地貌 | 第58页 |
| ·地层岩性及断裂构造 | 第58-59页 |
| ·施工期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59-70页 |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59-60页 |
| ·材料特性 | 第60页 |
| ·混凝土绝热温升与热生成率 | 第60-61页 |
| ·气温和水温 | 第61页 |
| ·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61-68页 |
| ·围堰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 ·施工期应力应变分析及蓄水过程安全评价 | 第70-82页 |
| ·应力场计算基本资料 | 第70-71页 |
| ·应力场计算条件与步骤 | 第71-72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2-81页 |
| ·结论及合理措施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3页 |
| ·展望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证明 | 第88-89页 |
| 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全文录用通知 | 第89-90页 |
| 三峡工程三期RCC围堰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