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解决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政策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有关证券市场的一些基本概念第11-14页
 1.1 股票第11-12页
 1.2 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第12-13页
 1.3 A股、非流通股、股权分置第13-14页
 1.4 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第14页
第二章、股权分置问题的由来第14-17页
 2.1 我国的图企改革为什么要实行股份制第14-16页
 2.2 中国股市股权分置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6-17页
第三章、必须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原因分析第17-26页
 3.1 国有股不流通使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完善第17-22页
  3.1.1 国有股不流通导致一股独大无人制约第17-18页
  3.1.2 国有股不流通使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第18-20页
  3.1.3 国有股不流通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第20-22页
 3.2 国有股不流通使资源配置无法得到优化第22-24页
 3.3 国有股不流通使股市价格合理评价功能失真第24-25页
 3.4 国有股不流通使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受阻第25-26页
第四章、早期的解决方案及其失败的教训第26-28页
 4.1 最初的配售方案第26页
 4.2 市价减持方案第26页
 4.3 不被市场认同的《国有股减持方案阶段性成果》第26-27页
 4.4 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第27页
 4.5 早期方案失败的原因第27-28页
第五章、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几类有代表性的方案及其缺陷第28-35页
 5.1 股权结构调整类方案第28-29页
  5.1.1 缩股扩股流通方案第28-29页
  5.1.2 回购方案第29页
 5.2 另辟市场类方案第29-30页
 5.3 新股全流通方案第30页
 5.4 低价配售方案第30-31页
 5.5 权证方案第31-33页
  5.5.1 双因素定价法:第31页
  5.5.2 减持范围为向老股东配售第31-32页
  5.5.3 流通办法为无偿向老股东配发认购权证第32页
  5.5.4 权证发行与流通符合国际惯例第32页
  5.5.5 采用权证流通方式的意义第32页
  5.5.6 操作设想第32-33页
 5.6 用政策科学中的方案规划理论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第33-35页
第六章、一个成熟可行的非流通股流通方案所应配套的制度建设第35-38页
 6.1 组织制度的完善第35-36页
 6.2 国有股流通的行业结构安排第36页
 6.3 国有股流通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第36-37页
 6.4 国有股流通与法规建设第37页
 6.5 其它障碍的清除第37-38页
第七章、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思路第38-42页
 7.1 坚持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第38-39页
 7.2 先“程序法”后“实体法”第39-40页
 7.3 宏观定原则,微观定方案第40-42页
  7.3.1 保护流通股东利益的原则第40-41页
  7.3.2 限制大股东集中抛售,稳定市场的原则第41页
  7.3.3 新老划断的原则第41页
  7.3.4 勇气和智慧相结合第41-42页
第八章、科学预测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中国资本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第42-50页
 8.1 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第42-43页
  8.1.1 可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第42-43页
  8.1.2 国有股流通能有效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第43页
  8.1.3 可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43页
  8.1.4 可形成规范的退市机制第43页
 8.2 市场并购和资源配置优化第43-45页
  8.2.1 并购主体日益多元化第44页
  8.2.2 并购的主要形式由协议转让变为要约收购第44-45页
  8.2.3 企业并购的市场化色彩增强,行政干预减弱第45页
  8.2.4 战略联合式并购成为主流,产业结构的整合和提升加快第45页
 8.3 促进资本市场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第45-47页
  8.3.1 有利于增大资本市场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第45-46页
  8.3.2 有利于减少股市的不确定性,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第46-47页
 8.4 有利于健全多元化融资体系第47-48页
 8.5 强化市场机制配置作用,使政策市特征淡出第48-50页
  8.5.1 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第48页
  8.5.2 使政策市特征淡出第48-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0-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构光三维视觉测量系统标定方法研究
下一篇:统一潮流控制器并联变流器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