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 1.Wolbachia的形态学与在体内的分布 | 第12-13页 |
| 2.Wolbachia的多样性和系统分化 | 第13-18页 |
| 3.Wolbachia的水平传播 | 第18-19页 |
| 4.Wolbachia对宿主生殖活动的调控 | 第19-24页 |
| ·胞质不亲和 | 第19-21页 |
| ·诱导孤雌生殖 | 第21-22页 |
| ·诱导雌性化 | 第22-23页 |
| ·杀雄 | 第23-24页 |
| 5.Wolbachia的检测技术 | 第24-25页 |
| 6.Wolbachia的应用前景 | 第25-29页 |
| ·Wolbachia与物种形成 | 第25-26页 |
| ·Wolbachia诱导的CI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 第26-28页 |
| ·雄性昆虫不育释放术 | 第26-27页 |
| ·种群替换 | 第27-28页 |
| ·Wolbachia诱导的PI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 第28-29页 |
| 7.叶螨的经济意义 | 第29-33页 |
| ·朱砂叶螨 | 第29-30页 |
| ·二斑叶螨 | 第30-31页 |
| ·叶螨科其它叶螨的经济意义 | 第31-33页 |
| ·神泽叶螨 | 第31-32页 |
| ·柑桔全爪螨 | 第32页 |
| ·山楂叶螨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二斑叶螨Wolbachia的wsp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 | 第33-4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9页 |
| ·供试材料 | 第34页 |
| ·二斑叶螨总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 ·PCR扩增体系和条件 | 第35页 |
|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5页 |
| ·PCR产物纯化 | 第35-36页 |
| ·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和转化 | 第36-38页 |
| ·连接反应 | 第36-37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页 |
| ·转化反应和细菌培养 | 第37-38页 |
| ·质粒的提取 | 第38页 |
| ·测序 | 第38-39页 |
| ·序列分析 | 第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 ·二斑叶螨Wolbachia的感染情况 | 第39页 |
| ·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 | 第39-40页 |
| ·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比较与同源性分析 | 第40-45页 |
| 3 讨论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朱砂叶螨Wolbachia的wsp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 | 第47-5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6页 |
| ·朱砂叶螨Wolbachia的感染情况 | 第49-50页 |
| ·朱砂叶螨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 | 第50-51页 |
| ·朱砂叶螨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比较与同源性分析 | 第51-56页 |
| 3 讨论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叶螨科其它叶螨体内Wolbachia的检测 | 第58-6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 3 讨论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从Wolbachia角度分析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两者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62-6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 3 讨论 | 第67-69页 |
|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录Ⅰ: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