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黄河概况及河流、河口有机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地形地貌 | 第12页 |
·上中下游的基本情况 | 第12-13页 |
·植被概况 | 第13-14页 |
·黄河及河口有机碳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河流及河口有机碳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有机碳来源的方法 | 第15-18页 |
·分子示踪法 | 第16-17页 |
·稳定碳同位素法 | 第17-18页 |
·河口环境因子对有机碳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18-24页 |
·盐度的影响 | 第18-20页 |
·最大混浊带的影响 | 第20-21页 |
·生物活动 | 第21-24页 |
2 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的萃取、分离及测定条件优化 | 第24-31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仪器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器皿与材料的准备 | 第24-25页 |
·试剂配制 | 第25页 |
·条件选择 | 第25-27页 |
·索氏提取的条件 | 第25-26页 |
·旋转蒸发的条件 | 第26页 |
·皂化条件 | 第26页 |
·层析柱的条件 | 第26-27页 |
·气相色谱测定条件 | 第27页 |
·色谱柱及载气 | 第27页 |
·正构烷烃测定条件 | 第27页 |
·正脂肪酸测定条件 | 第27页 |
·样品分析 | 第27-29页 |
·沉积物样品分析 | 第27-28页 |
·悬浮颗粒物样品分析 | 第28-29页 |
·相关参数的测定 | 第29-31页 |
3 黄河主流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的特征分析 | 第31-44页 |
·研究流域及站位设置 | 第31-32页 |
·黄河主流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 第32-37页 |
·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特征 | 第32-35页 |
·正构烷烃的来源 | 第35-37页 |
·黄河主流颗粒有机碳中正脂肪酸的分布特征 | 第37-41页 |
·正脂肪酸的组成分布特征 | 第37-40页 |
·正脂肪酸的来源 | 第40-41页 |
·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1-43页 |
·正构烷烃及正脂肪酸总量与TSS、POC的关系 | 第41-42页 |
·正构烷烃及正脂肪酸总量中水生源%与叶绿素的关系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4 黄河主流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的月变化 | 第44-55页 |
·正构烷烃的月变化 | 第45-49页 |
·正构烷烃组成分布特征的月变化 | 第45-47页 |
·正构烷烃来源的月变化 | 第47-49页 |
·正脂肪酸的月变化 | 第49-51页 |
·正脂肪酸组成分布特征月变化 | 第49-50页 |
·正脂肪酸来源的月变化 | 第50-51页 |
·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季节变化的环境因子分析 | 第51-54页 |
·正构烷烃及正脂肪酸总量与TSS、POC关系的月变化 | 第51-53页 |
·正构烷烃及正脂肪酸总量与叶绿素关系的月变化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5 黄河口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特征分析 | 第55-75页 |
·2004年4月(春季)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 | 第56-64页 |
·站位布设及样品采集 | 第56-57页 |
·春季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组成分布特征 | 第57-58页 |
·春季颗粒有机碳中正脂肪酸组成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0-64页 |
·2004年9月(小北干流调沙后)黄河口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 | 第64-71页 |
·站位布设 | 第64页 |
·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组成分布特征 | 第64-66页 |
·颗粒有机碳中正脂肪酸组成分布特征 | 第66-67页 |
·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7-71页 |
·2003.8月(夏季)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 | 第71-73页 |
·站位布设 | 第71页 |
·颗粒有机碳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特征 | 第71-72页 |
·颗粒有机碳中正脂肪酸组成分布特征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6 黄河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 | 第75-81页 |
·站位布设 | 第75-76页 |
·沉积物中正构烷烃 | 第76-77页 |
·沉积物中正脂肪酸 | 第77-78页 |
·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总量与POC的关系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附图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