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第1-43页 |
1.1 前言 | 第8-11页 |
1.2 创业团队的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1.3 高层管理团队决策研究概述 | 第15-20页 |
1.4 群体决策的相关理论 | 第20-25页 |
1.5 团队决策的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1.6 领导理论文献综述 | 第28-31页 |
1.7 创业决策研究回顾 | 第31-37页 |
1.8 以往研究小结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37-43页 |
2 本研究的理论构建和总体思路 | 第43-54页 |
2.1 多层次决策理论与本研究理论构建 | 第43-50页 |
2.2 创业团队决策的阶段性特征理论构想 | 第50-51页 |
2.3 本研究的总体构思 | 第51-53页 |
2.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总体设计 | 第53-54页 |
3 创业团队决策特点研究 | 第54-7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3.3 江苏申达集团 | 第55-58页 |
3.4 桂林鲲鹏人力资源开发公司 | 第58-61页 |
3.5 杭州展望科技有限公司 | 第61-63页 |
3.6 美国Sunshade眼镜公司 | 第63-67页 |
3.7 案例小结 | 第67页 |
3.8 创业团队决策特点小结 | 第67-70页 |
4 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研究 | 第70-94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70-71页 |
4.2 研究目的 | 第71-72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72-78页 |
4.4 研究方法 | 第78-79页 |
4.5 研究结果 | 第79-86页 |
4.6 小结和讨论 | 第86-91页 |
4.7 本研究的意义 | 第91-92页 |
4.8 本研究的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2-94页 |
5 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的决策绩效机制研究 | 第94-135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94-96页 |
5.2 研究目的 | 第96-97页 |
5.3 研究假设 | 第97-110页 |
5.4 研究方法 | 第110-112页 |
5.5 研究结果 | 第112-125页 |
5.6 小结和讨论 | 第125-131页 |
5.7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31-133页 |
5.8 本研究的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3-135页 |
6 创业团队决策模拟实验研究 | 第135-185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135-136页 |
6.2 总体设计 | 第136页 |
6.3 方法 | 第136页 |
6.3.1 被试 | 第136页 |
6.3.2 试测 | 第136页 |
6.4 实验一 创业团队人员特征及其对团队决策影响研究 | 第136-145页 |
6.4.1 研究目的 | 第136-137页 |
6.4.2 研究背景和假设 | 第137-138页 |
6.4.3 实验方法 | 第138-139页 |
6.4.4 实验程序 | 第139-140页 |
6.4.5 实验结果 | 第140-143页 |
6.4.6 讨论 | 第143-145页 |
6.5 实验二 基于头脑风暴和基于愿景驱动的决策模式研究 | 第145-162页 |
6.5.1 研究目的 | 第145页 |
6.5.2 研究背景 | 第145-146页 |
6.5.3 研究假设 | 第146页 |
6.5.4 实验方法 | 第146-148页 |
6.5.5 实验程序 | 第148-149页 |
6.5.6 实验结果 | 第149-160页 |
6.5.7 讨论 | 第160-162页 |
6.6 实验三 基于情感支持和基于专家参谋的决策模式研究 | 第162-179页 |
6.6.1 研究目的 | 第162-163页 |
6.6.2 研究背景 | 第163页 |
6.6.3 研究假设 | 第163-164页 |
6.6.4 实验方法 | 第164-166页 |
6.6.5 实验程序 | 第166-167页 |
6.6.6 实验结果 | 第167-176页 |
6.6.7 讨论 | 第176-179页 |
6.7 大学毕业生被试和MBA被试的比较研究 | 第179-181页 |
6.8 本模拟实验研究的意义 | 第181-183页 |
6.9 本研究的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3-185页 |
7 总论 | 第185-211页 |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86-199页 |
7.2 本研究的理论进展 | 第199-205页 |
7.3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05-209页 |
7.4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209-211页 |
8 参考文献 | 第211-226页 |
9 附录 | 第226-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