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短季棉衰老的激素变化及衰老相关基因的克隆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主要符号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8页
   ·植物衰老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变化第12-19页
     ·植物衰老的细胞结构变化第12-15页
     ·植物衰老的物质代谢变化第15-17页
     ·植物衰老的激素变化第17-19页
   ·植物衰老过程中的编程性细胞死亡第19-24页
     ·植物衰老的基因调控第19-20页
     ·植物衰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第20-21页
     ·植物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区别和联系第21-22页
     ·植物衰老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可能机制第22-24页
   ·影响植物衰老的环境因素第24-26页
     ·生物学因素第25页
     ·非生物学因素第25-26页
   ·植物衰老的调控第26页
     ·衰老的可塑性及基因调控第26页
     ·衰老的内源激素调节第26页
     ·衰老的器官相关性调节第26页
   ·植物衰老研究的展望第26-27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棉花叶片衰老过程中激素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第28-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材料的培养第28-29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9页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第29页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测定第29页
     ·SOD酶活性的测定第29页
     ·MDA含量的测定第29页
     ·数据的处理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暗诱导棉花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29-30页
     ·暗诱导棉花叶片内源激素、SOD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第30页
     ·外源激素对棉花衰老的影响第30页
     ·还原谷胱苷肽和双氧水对棉花衰老的影响第30-31页
     ·C_a~(2+)和A23187对棉花叶片衰老的影响第31-32页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不同短季棉品种生育进程中主茎叶内源激素的变化第33-40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材料的种植第33页
     ·测定方法第33-34页
     ·衰老指标调查第34页
     ·数据处理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不同品种生育和衰老特性的差异第34-35页
     ·棉花主茎叶生长素含量的变化第35-36页
     ·棉花主茎叶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第36页
     ·棉花主茎叶ABA含量的变化第36-37页
     ·棉花主茎叶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第37-38页
   ·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棉花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第40-67页
   ·材料与方法第40-52页
     ·实验材料第40-42页
     ·实验方法第42-52页
       ·总RNA的提取第42页
       ·反转录第42-43页
       ·目的基因的分离第43-48页
       ·Southern杂交分析第48页
       ·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8-51页
       ·RT-PCR结合Northern杂交分析第51页
       ·棉花叶片外源激素、蔗糖和双氧水的培养第51页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1-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64页
     ·棉花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第52-55页
     ·Ghcysp基因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第55-56页
     ·Ghcysp蛋白质特性和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61页
       ·Ghcysp蛋白质的特性预测第56-58页
       ·Ghcysp蛋白质高级结构的预测第58-60页
       ·Ghcysp基因的氨基酸跨膜区段预测第60-61页
     ·Ghcysp基因的Southern杂交第61页
     ·Ghcysp基因的时、空表达特点分析第61-62页
     ·外源激素、蔗糖和双氧水对Ghcysp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2-64页
   ·讨论第64-67页
     ·Ghcysp基因的克隆和分析第64-65页
     ·Ghcysp蛋白酶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第65-66页
     ·Ghcysp基因的表达特点第66-67页
第五章 不同衰老特性短季棉纤维蔗糖合成酶的差异比较第67-75页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材料第68页
     ·方法第68-69页
       ·材料的种植第68-69页
       ·蔗糖合成酶活性的测定第69页
       ·RNA的提取第69页
       ·RNA的反转录第69页
       ·蔗糖合成酶3‘-RACE cDNA片段的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第69页
       ·RT-PCR结合Northern分析第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中部和上部棉铃纤维品质的差异第70页
     ·棉纤维发育进程中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变化第70-71页
     ·蔗糖合成酶cDNA的3‘-UTR序列比较第71-72页
     ·棉纤维发育进程中蔗糖合成酶转录水平的变化第72页
   ·讨论第72-75页
     ·SuSy酶在棉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第72-73页
     ·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SuSy酶作用的生化基础第73页
     ·SuSy酶与棉纤维细胞壁的合成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90页
附录第90-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作者简历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再审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下一篇:外源性磷酸肌酸对缺血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心衰治疗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