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 涉及互联网案件管辖问题 | 第8-20页 |
(一) 民事诉讼管辖概述 | 第8-9页 |
(二) 确定管辖的原则 | 第9-11页 |
1 、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 | 第9页 |
2 、便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 | 第9页 |
3 、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第9页 |
4 、兼顾各级人民法院的职能和工作均衡负担 | 第9-10页 |
5 、确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10页 |
6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 第10页 |
7 、管辖恒定原则 | 第10-11页 |
(三) 地域管辖 | 第11-12页 |
(四) 互联网纠纷案件的新特点及对民事诉讼管辖的影响 | 第12-13页 |
1 、影响民事诉讼管辖的网络特点 | 第12-13页 |
2 、对管辖的影响 | 第13页 |
(五) 互联网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的相关规定及值得探讨的问题 | 第13-17页 |
1 、管辖的确定标准 | 第13-15页 |
2 、现行的司法解释 | 第15页 |
3 、值得探讨的问题 | 第15-17页 |
(六) 互联网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 | 第17-20页 |
1 被告住所地管辖 | 第17页 |
2 合同履行地管辖 | 第17-18页 |
3 、当事人协议管辖 | 第18-20页 |
二、 计算机证据的归类 | 第20-39页 |
(一)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 第20-23页 |
1 、书证 | 第21页 |
2 、物证 | 第21-22页 |
3 、视听资料 | 第22页 |
4 、证人证言 | 第22页 |
5 、当事人陈述 | 第22-23页 |
6 、 鉴定结论 | 第23页 |
7 、勘验笔录 | 第23页 |
(二) 计算机证据归类的各种观点争议 | 第23-27页 |
1 、视听资料说 | 第24-25页 |
2 、书证说 | 第25-26页 |
3 、鉴定结论说 | 第26页 |
4 、新证据说 | 第26-27页 |
(三) 计算机证据应当属于现有各种证据的新的表现形式 | 第27-30页 |
1 、电子书证 | 第27-28页 |
2 、电子物证 | 第28页 |
3 、电子视听资料 | 第28-29页 |
4 、电子证人证言 | 第29页 |
5 、电子当事人陈述 | 第29页 |
6 、电子鉴定结论 | 第29-30页 |
7 、电子勘验笔录 | 第30页 |
(四)影响取证的计算机证据的特征 | 第30-32页 |
1 、数字化 | 第31页 |
2 、对技术的依赖性 | 第31页 |
3 、对设备的依赖性 | 第31页 |
4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第31-32页 |
5 、易删改性(脆弱性) | 第32页 |
6 、传播性 | 第32页 |
7 、精确性 | 第32页 |
(五) 证明力较高的计算机证据的取得手段 | 第32-39页 |
1 、建立一套完整的取证技术手段 | 第33-35页 |
2 、采取公证、网络见证等方式由第三方加以证明 | 第35-36页 |
3 、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计算机司法鉴定机构获得具有说服力的鉴定结论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