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紫花苜蓿概述 | 第9页 |
·酸性土壤铝毒害的严重性,危害的主要方式,铝毒害机制 | 第9-10页 |
·植物耐铝机制 | 第10-12页 |
·紫花苜蓿遗传转化及耐铝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二、引言 | 第15-16页 |
三、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农杆菌菌株及表达载体 | 第16页 |
·培养基及化学试剂 | 第16-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21页 |
·无菌实生苗的产生 | 第17页 |
·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7-18页 |
·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 | 第18-20页 |
·转化植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0页 |
·耐铝实验 | 第20-21页 |
四、结果与分析 | 第21-32页 |
·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1-22页 |
·紫花苜蓿遗传转化研究 | 第22-28页 |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28-29页 |
·转基因植株耐铝试验 | 第29-32页 |
五、结论 | 第32-33页 |
六、讨论 | 第33-37页 |
·在遗传转化中受体选择的重要性 | 第33页 |
·高频再生体系对遗传转化影响 | 第33-34页 |
·GUS基因在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中的作用 | 第34页 |
·棉花铝诱导蛋白基因对提高植物耐铝性的作用 | 第34-37页 |
七、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八、致谢 | 第41-42页 |
九、缩略词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