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1 绪  论第10-12页
2 银行风险概述第12-17页
   ·金融风险中的银行风险第12页
   ·银行风险的现状第12页
   ·银行风险带来的经济后果第12-13页
   ·银行风险中的主要风险来源第13-15页
     ·银行风险的分类及定义第13-14页
     ·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风险中的主要构成第14-15页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15-17页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态势第17-20页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分析第17页
   ·对现行管理模式的评价第17页
   ·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特点第17-20页
     ·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趋势及特点第17-19页
     ·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迪第19-20页
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生成机制第20-34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理论综述第20-21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生成的外部机制第21-26页
     ·单一的企业融资渠道第21-22页
     ·企业偿债压力大第22-24页
     ·过度的行政干预第24页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欠缺第24-26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生成的内部机制第26-34页
     ·特殊的产权制度第26-27页
     ·组织机构设置行政化第27-31页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第31-32页
     ·落后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第32-34页
5 信用风险测评体系的研究第34-53页
   ·客户信用等级评估体系的案例分析第34-41页
     ·甲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估体系的背景介绍第34-35页
     ·对此信用等级评估体系的评析第35-36页
     ·对此信用等级评估体系的改进第36-40页
     ·国内银行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的通病第40页
     ·违约率的获取第40-41页
   ·信贷资产风险测评体系的研究第41-47页
     ·贷款风险度第41页
     ·贷款风险分类法第41-47页
   ·国外的模型法分析第47-49页
     ·客户信用评级的定量方法--Z模型第47-48页
     ·预期信用风险与未预期信用风险的度量--CreditMetrics模型第48-49页
   ·银行整体风险测评:资本风险管理第49-53页
     ·现行资本风险管理第49-51页
     ·资本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新巴塞尔协议第51-53页
6 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内部途径第53-60页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第53-55页
     ·构建完善、灵活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第53-54页
     ·完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第54页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第54页
     ·建立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第54-55页
   ·提高风险管理技术第55-56页
     ·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第55页
     ·提高对信用风险的控制能力第55-56页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第56-57页
   ·树立风险管理文化第57-58页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其他途径--强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第58-60页
7 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途径第60-62页
   ·加强外部监管第60-61页
     ·来自银监会的监督第60页
     ·来自市场的约束第60-61页
   ·改进企业信用状况第61页
   ·规范会计事务所的行为第61-62页
8 结  论第62-63页
致  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附  录第66-72页
 附录A  甲银行双因素评估法工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指标表第66-72页
 附录B  甲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第72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破产宣告的域外效力
下一篇:公司违法回购股份之法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