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制工艺论文--轧制方法论文

连铸方坯热送直轧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及感应补热参数选择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连铸坯热送直轧工艺的发展第12-14页
     ·连铸坯热送直轧的特点第12-13页
     ·连铸坯热送直轧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3-14页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在热送直轧过程中的应用第14-18页
   ·热、电磁模拟技术的发展第18-23页
     ·有限元方法概述第18页
     ·有限元在求解温度场及电磁场方面的应用第18-19页
     ·ANSYS 在求解温度场及电磁场方面的应用第19-23页
第二章 温度场及电磁场基础理论解析第23-40页
   ·连铸方坯传热问题的有限元解析第23-33页
     ·概述第23页
     ·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第23-25页
     ·温度场控制方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25-28页
     ·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第28-33页
   ·电磁场有限元解析第33-40页
     ·电磁场分析基础理论第33-38页
     ·时谐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第38-40页
第三章 热送直轧过程电热耦合问题的有限元解析第40-53页
   ·连铸方坯感应补热过程基本原理与分析第40-44页
     ·感应补热基本原理第40-41页
     ·铸坯感应补热过程中电磁场计算模型及有限元解析第41-42页
     ·铸坯感应补热过程中温度场计算模型及有限元解析第42-44页
   ·ANSYS 求解电热耦合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44-53页
     ·ANSYS 求解温度场的特点第44-47页
     ·利用ANSYS 求解电磁感应问题的特点第47-53页
第四章 感应补热试验研究第53-57页
   ·试验条件第53-54页
   ·试验目的第54-55页
   ·试验方案第55-56页
     ·感应补热前温度的测试方案第55页
     ·感应补热段温度、电参数的测试方案第55-56页
   ·试验过程第56-57页
第五章 165~2连铸坯热送直轧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第57-80页
   ·有限元模拟的前提条件第57-59页
     ·概述第57页
     ·感应补热装置的设备参数第57-58页
     ·物性参数第58页
     ·初始温度场的确定第58页
     ·感应器内“气隙”温度的确定第58-59页
     ·其它参数的确定第59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技术处理第59-61页
     ·模型的建立第59页
     ·有限元分析的技术处理第59-61页
   ·热送直轧有限元模拟方案的确定第61-65页
     ·自连铸至轧前铸坯温度场变化的有限元模拟方案第61页
     ·感应器内电热耦合多物理环境的求解方案第61-65页
   ·自结晶器至感应补热装置前铸坯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第65-68页
     ·初始与假定条件第65页
     ·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第65-67页
     ·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第67-68页
   ·有限元模拟铸坯感应补热时耦合物理场的分析第68-80页
     ·实测与模拟初始参数第68页
     ·热送直轧过程的温度场模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68-76页
     ·热送直轧过程中感应补热的电磁场分析第76-77页
     ·感应补热过程的功率与能量分析第77-80页
第六章 影响感应补热效果的因素及设备工艺参数选择第80-114页
   ·感应器内的“气隙温度”对电热耦合问题计算结果的影响第80-81页
     ·概要第80页
     ·模拟与试验条件第80页
     ·气隙温度对感应补热效果影响的分析第80-81页
   ·感应器设备参数对补热效果的影响第81-90页
     ·铸坯与感应器之间的气隙大小的影响第81-85页
     ·感应线圈长度(匝数)对补热效果的影响第85-90页
   ·感应装置电参数对感应补热效果的影响第90-97页
     ·电流频率f 对补热效果的影响第90-94页
     ·输入功率P 对感应补热效果的影响第94-97页
   ·感应器之间间距对感应补热效果的影响第97-101页
     ·安装输送辊道第98页
     ·均热第98-101页
     ·结论第101页
   ·热送温度对铸坯吸收功率的影响第101-103页
   ·铸坯边角部圆角半径不同时对空冷温度场及补热效果的影响第103-107页
     ·铸坯边角部圆角半径不同时对空冷温度场的影响第103-105页
     ·铸坯边角部圆角半径不同对补热效果的影响第105-107页
   ·热送温度不同的铸坯的补热效果对照第107-114页
     ·进入感应器前铸坯断面温度场的变化第107-108页
     ·感应补热效果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第108-113页
     ·结论第113-114页
结论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8页
附录A 电阻率、相对磁导率、比热与温度的关系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骨盆损伤后骶髂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下一篇:不同南瓜品种营养评价及抗补体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