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屈原悲剧人格研究

内容摘要及关键词第1-6页
Abstract & Keywords第6-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屈原人格特质分析(静态描绘)第13-36页
 第一节 人格界说与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的起点第13-16页
 第二节 从人格五因素模型看屈原人格的悲剧性第16-29页
  一、 屈原人格特质及其悲剧性描述第17-20页
  二、 屈原的身份焦虑和文化焦虑:屈原人格特质溯源第20-29页
 第三节 屈原的自恋人格平议第29-36页
  一、 自恋和自恋型人格的特征第29-30页
  二、 屈原的自恋人格表现第30-33页
  三、 屈原自恋人格的成因探析第33-36页
第二章 屈原悲剧人格的发展与演变轨迹(动态展开)第36-57页
 第一节 青壮年的屈原:辗转于政治场中第37-42页
  一、 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第37页
  二、 忧愁幽思,感伤悲悒第37-40页
  三、 悬浮感与恐惧感第40-42页
 第二节 中晚年的屈原:徘徊在境界线上第42-53页
  一、 精神恍惚,感知错幻第44-48页
  二、 情绪躁狂,亢进兴奋第48-51页
  三、 焦虑症与绝望感第51-53页
 第三节 自杀的屈原:以死叩问生存的价值第53-57页
第三章 屈原悲剧人格的文化价值第57-69页
 第一节 理性价值第57-62页
  一、 生命意识--以孔子为参照第57-60页
  二、 批判精神--以庄子为参照第60-62页
 第二节 人格范式价值第62-66页
  一、 屈原与士人格的共通性第62-63页
  二、 屈原与士人格的歧异性第63-64页
  三、 人格范式价值第64-66页
 第三节 文学范式价值第66-69页
  一、 发愤以抒情的创作观念第66-67页
  二、 愁神苦思的迷狂心态与创作心理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后记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司法权运行的制度创新
下一篇:多模纠缠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