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9页 |
| ·文章的篇章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第2章 竞业禁止的一般理论 | 第10-16页 |
| ·竞业禁止的概念、法律特征及种类 | 第10-13页 |
| ·竞业禁止的概念 | 第10页 |
| ·竞业禁止的法律特征 | 第10-12页 |
| ·竞业禁止的分类 | 第12-13页 |
| ·竞业禁止制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价值 | 第13-14页 |
| ·竞业禁止制度的经济学依据 | 第13页 |
| ·竞业禁止制度的法学依据 | 第13-14页 |
| ·竞业禁止制度的价值 | 第14页 |
| ·竞业禁止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4-16页 |
| ·英美法系国家 | 第14-15页 |
| ·大陆法系国家 | 第15页 |
|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发展 | 第15-16页 |
| 第3章 法定竞业禁止制度 | 第16-25页 |
| ·关于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主体的范围 | 第16-18页 |
| ·关于监事是否应列入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主体范畴的问题 | 第16-17页 |
| ·关于法定竞业禁止义务是否扩及在职期间相关雇员的问题 | 第17-18页 |
| ·法定竞业禁止义务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 ·关于同业禁止 | 第18-19页 |
| ·关于兼业禁止 | 第19-20页 |
| ·关于保守商业秘密 | 第20-21页 |
| ·关于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主体离任后的法定竞业禁止义务问题 | 第21-23页 |
| ·关于法定竞业禁止规范之形式采用以及法定竞业禁止义务的免除问题 | 第23-25页 |
| ·关于法定竞业禁止规范之形式采用 | 第23-24页 |
| ·关于法定竞业禁止义务的免除问题 | 第24-25页 |
| 第4章 约定竞业禁止制度 | 第25-32页 |
| ·各国关于约定竞业禁止制度的态度及立法例 | 第25-26页 |
| ·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的几个问题 | 第26-30页 |
| ·如何认定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 | 第26-29页 |
| ·关于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确立的离职雇员竞业禁止义务的效力 | 第29页 |
| ·关于雇主可否辞退拒绝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雇员的问题 | 第29-30页 |
| ·关于对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的离职雇员进行补偿的问题 | 第30-32页 |
| 第5章 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后果 | 第32-38页 |
| ·义务主体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与第三人进行的竞业交易行为的法律效力 | 第32-33页 |
| ·第三人对竞业交易不知情的情况 | 第32页 |
| ·义务主体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情形 | 第32-33页 |
| ·义务主体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第33-38页 |
| ·民事责任 | 第33-36页 |
| ·行政责任 | 第36-37页 |
| ·刑事责任 | 第37-38页 |
| 第6章 我国竞业禁止立法的检讨与完善 | 第38-43页 |
| ·对我国竞业禁止立法的检讨 | 第38-40页 |
| ·完善我国现行竞业禁止立法的思考与建议 | 第40-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A 学位申请人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