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络合沉淀法制备球形微纳结构氢氧化镍及高纯度草酸亚铁的制备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Contents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前言第15页
   ·碱性镍基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5-20页
     ·镍镉电池的发展第15-16页
     ·镍铁电池的发展第16-17页
     ·镍锌电池的发展第17-18页
     ·镍氢电池的发展第18-20页
   ·镍氢电池(MH-Ni)的原理第20-21页
   ·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第21-27页
     ·氢氧化镍正极的结构第21-24页
     ·氢氧化镍正极的反应机理第24页
     ·氢氧化镍的制备方法第24-26页
     ·氢氧化镍电极性能改进第26-27页
   ·锂电池的发展第27-28页
     ·锂电池第27页
     ·锂离子电池第27-28页
   ·草酸亚铁第28-29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9-31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30-31页
第二章 球形微纳结构β-Ni(OH)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1-41页
   ·引言第31页
   ·实验部分第31-33页
     ·实验试剂第31-32页
     ·实验仪器第32页
     ·实验过程第32-33页
   ·结果和讨论第33-40页
     ·不同氨水浓度不同pH值的实验第33-34页
     ·镍离子浓度的影响第34-35页
     ·温度的影响第35-36页
     ·制备β-Ni(OH)_2的结构表征第36页
     ·制备β-Ni(OH)_2的形貌表征第36-37页
     ·制备β-Ni(OH)_2的热稳定性分析第37-38页
     ·制备β-Ni(OH)_2的恒流放电性能第38页
     ·β-Ni(OH)_2的循环伏安研究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多元掺杂的球形微纳结构β-Ni(OH)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1-63页
   ·引言第41-42页
   ·实验部分第42-43页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42页
     ·实验仪器第42页
     ·实验内容第42-43页
   ·结果和讨论第43-61页
     ·掺杂产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45-49页
     ·掺杂产品的循环伏安分析第49-53页
     ·掺杂产品的交流阻抗测试第53-55页
     ·掺杂产品的恒流充放电测试第55-59页
     ·最优掺杂产品的连续合成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原子经济络合法制备球形微纳结构氢氧化镍第63-75页
   ·引言第63页
   ·实验部分第63-66页
     ·实验试剂及材料第63-64页
     ·实验仪器第64页
     ·实验内容第64-66页
   ·结果和讨论第66-73页
     ·氯化钠浓度对镍阳极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温度对镍阳极性能的影响第67页
     ·温度对氧阴极性能的影响第67-68页
     ·镍阳极和氧阴极性能第68-69页
     ·镍阳极与氧阴极组成电池的放电性能第69-70页
     ·制备氢氧化镍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70-71页
     ·制备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高纯度草酸亚铁的制备第75-85页
   ·引言第75页
   ·实验部分第75-77页
     ·实验试剂第75-76页
     ·实验仪器第76页
     ·实验内容第76-77页
   ·结果和讨论第77-83页
     ·合成条件对草酸亚铁纯度的影响第77-81页
     ·合成草酸亚铁的结构表征第81-82页
     ·合成草酸亚铁的热稳定性分析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95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7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7-98页
附件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力发电系统的风速预测及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CdSe量子点的制备及其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