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表目录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GIS在土壤有机碳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第一部分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 第31-8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44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基础图件与数据处理 | 第32-34页 |
·基础图件 | 第32-33页 |
·土壤剖面数据库 | 第33-34页 |
·主要软件平台 | 第34页 |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单元的确定 | 第34-41页 |
·基于土壤类型的估算单元 | 第35-36页 |
·基于植被类型的估算单元 | 第36-38页 |
·基于气候-土壤-植被多要素离散的估算单元 | 第38-40页 |
·基于FAO-UNESCO分类的估算单元 | 第40-41页 |
·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计算 | 第41-44页 |
·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估算单元的代表性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42-44页 |
第三章 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44-75页 |
·基于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44-49页 |
·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密度 | 第44-47页 |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图 | 第47-48页 |
·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48-49页 |
·基于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49-56页 |
·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49-54页 |
·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图 | 第54-55页 |
·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55-56页 |
·基于气候-土壤-植被离散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56-67页 |
·基于FAO-UNESCO土壤分类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67-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基于样带的中国土壤有机碳库空间格局分析 | 第75-81页 |
·样带选择 | 第75-77页 |
·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数字地面模型 | 第77-79页 |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空间分布分析 | 第79-81页 |
第五章 影响中国土壤有机碳库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81-8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81-82页 |
·影响土壤有机碳库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82-85页 |
第二部分 基于GIS和土壤有机质模型的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 | 第85-109页 |
第六章 材料与方法 | 第85-97页 |
·研究区选择 | 第85-8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86-87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87-89页 |
·研究思路 | 第87-88页 |
·技术路线 | 第88-89页 |
·DNDC模型 | 第89-92页 |
·软件平台、基础图件与数据准备 | 第92-97页 |
·主要软件 | 第92页 |
·基础图件与数据准备 | 第92-95页 |
·模拟空间单元的获取 | 第95-96页 |
·模型数据库的读入和模拟结果的输出、显示 | 第96-97页 |
第七章 余江县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 第97-106页 |
·余江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 第97-100页 |
·余江县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 | 第100-101页 |
·余江县土壤有机碳库的年度变化 | 第101-103页 |
·模拟精度分析 | 第103-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6-109页 |
·基本结论与创新 | 第106-10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