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下潜上浮智能器件的制备及功能协同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3页 |
·刺激响应性智能表面 | 第16-26页 |
·刺激响应性智能材料的种类 | 第16-19页 |
·智能表面的制备方法及智能控制 | 第19-22页 |
·刺激响应性智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自组装 | 第26-31页 |
·自组装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第26-30页 |
·全尺度自组装 | 第30-31页 |
·选题意义 | 第31-32页 |
·课题思路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可下潜上浮智能器件的制备 | 第33-50页 |
·引言 | 第33-37页 |
·功能协同效应的意义 | 第33-34页 |
·功能协同过程的实现 | 第34-37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7-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过程 | 第39-42页 |
·立方体型泡沫镍盒子的折叠过程 | 第39页 |
·铂丝表面电沉积铂纳米结构 | 第39页 |
·泡沫镍基底表面沉积树枝状银纳米结构 | 第39-40页 |
·泡沫镍基底表面修饰 pH 响应性的表面 | 第40-41页 |
·泡沫镍容器下潜上浮过程的实现 | 第41页 |
·实验过程的表征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2-49页 |
·泡沫镍基底的扫描电镜表征 | 第42-43页 |
·泡沫镍基底表面的银纳米结构的扫描电镜表征和分析 | 第43-44页 |
·基体表面 pH 响应性功能的测试与讨论 | 第44-46页 |
·智能器件下潜上浮过程的实现及分析 | 第46-48页 |
·双氧水浓度对上浮过程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功能集成油水分离容器的制备 | 第50-71页 |
·引言 | 第50-53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53-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实验过程 | 第54-58页 |
·实验材料的清洗与准备 | 第54-55页 |
·超疏水/超亲油功能集成油水分离容器的制备 | 第55页 |
·甲苯/水体系的分离实验 | 第55页 |
·石油/水体系的分离实验 | 第55-56页 |
·石油/水混合乳液体系的分离实验 | 第56页 |
·模拟海水环境下的石油/水分离实验 | 第56-57页 |
·其他油水体系的分离实验 | 第57页 |
·油水分离的循环实验 | 第57页 |
·实验过程的表征方法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8-70页 |
·泡沫镍表面银纳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结果 | 第58-60页 |
·超疏水/超亲油表面的表征与分析 | 第60-61页 |
·修饰后的泡沫镍材料的吸油过程分析 | 第61-62页 |
·油水分离容器的制备及表征结果的讨论 | 第62-64页 |
·甲苯/水体系的油水分离过程分析 | 第64-65页 |
·石油/水体系的油水分离过程分析与讨论 | 第65-67页 |
·油水分离器对其他油水体系的分离效果 | 第67-68页 |
·循环实验结果讨论 | 第68-69页 |
·功能集成油水分离容器的应用前景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3-84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