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级配碎石)的研究
摘要(中) | 第1-5页 |
摘要(英)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级配碎石及其动三轴试验 | 第13-39页 |
·级配碎石的材料分析 | 第13-15页 |
·级配碎石的力学指标 | 第15-16页 |
·材料和级配选择 | 第16-19页 |
·级配碎石动三轴试验 | 第19-23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5-33页 |
·回弹模量与偏压的关系 | 第25-27页 |
·回弹模量与级配的关系 | 第27-29页 |
·回弹模量与围压的关系 | 第29-30页 |
·回弹模量与第一应力不变量的关系 | 第30-31页 |
·回弹模量与加载次数的关系 | 第31-32页 |
·轴向应变与偏压应力的关系 | 第32页 |
·围压与轴向应变的关系 | 第32-33页 |
·反射裂缝的微观机理 | 第33-36页 |
·简单的本构关系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弹塑性力学分析 | 第39-68页 |
·弹塑性理论分析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弹性与塑性的概念 | 第39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9页 |
·级配碎石的力学特性 | 第39-40页 |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40页 |
·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40-41页 |
·增量法求解的原因 | 第41-43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43-47页 |
·弹塑性本构方程推导 | 第47-49页 |
·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 第49-53页 |
·屈服函数与强化规律分析 | 第53-58页 |
·屈服函数的选择 | 第53页 |
·强化规律的选择 | 第53-54页 |
·强化材料加载卸载准则 | 第54页 |
·高斯点的屈服判断准则 | 第54-55页 |
·与屈服相关的公式推导 | 第55-56页 |
·屈服后的应力精化问题 | 第56-57页 |
·切线刚度的求解 | 第57-58页 |
·迭代方法的介绍 | 第58-62页 |
·修正的N-R迭代法 | 第58-59页 |
·改进的N-R迭代法 | 第59-60页 |
·基于N-R迭代与荷载增量法的混合法 | 第60-62页 |
·增量法求解的一般过程 | 第62-63页 |
·程序介绍 | 第63-65页 |
·计算分析 | 第65-68页 |
第四章 级配碎石试验路研究 | 第68-73页 |
·施工技术分析 | 第68-69页 |
·施工原则以及工序 | 第69-70页 |
·辽源试验路裂缝分析 | 第70-71页 |
·通化试验路裂缝分析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试验分析结论 | 第73-74页 |
·弹塑性理论分析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